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卫吴元:执着的农民漫画家 获大奖200余项(组图)
//www.workercn.cn2015-12-11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成立稷山农民漫画学会

  1992年5月1日,卫吴元和另外两名“泥腿子”漫画爱好者王宝珍、胡美俊发起成立了稷山农民漫画学会,并创办了《枣刺》小报。《山西日报》为此发表了3人的作品专版以示鼓励。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题写刊名,并寄来贺信。信中写道:“收到你们的漫画小报《枣刺》很高兴,河北丘县‘青蛙漫画组’前几年成立,我祝贺他们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农民的创举,我也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和邱县农民竞赛。”

  农民漫画学会成立后,卫吴元的创作热情更高了。白天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构思漫画;晚上趴在灯下,拿锄的手又拿起书本和画笔,除了读书充电,便是大量临摹别人的优秀作品。再挥汗如雨辛勤创作,一幅画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一勤天下无难事”。《讽刺与幽默》是《人民日报》的漫画增刊,代表着当今国内漫画的最高水平。专业漫画家在此发表的作品数量也很有限。而“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卫吴元,作品接连登上一版显著位置,令全国的漫画作者瞠目。一个农村漫画作者接连发表如此高质量的作品,实属罕见。

  卫吴元的选材是活脱脱的现代农村风俗画,由于来自生活,新鲜生动,让读者备感亲切。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写信鼓励他:“农民是很懂幽默的,希望你能用农民熟悉的比喻和形象,坚持创作。”

  卫吴元在漫画创作上获得丰收,也幸福地成家了。1995年,卫吴元被《中国漫画》杂志聘为特约编辑,主编新开设的“农村漫画”栏目。

  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卫吴元在创作中没有满足,一方面辛勤创作,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卫吴元在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他受民间剪纸、皮影和木版年画的影响,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人物造型多是“西葫芦的头、冬瓜的身、宽宽的裤脚”憨态十足,十分可爱。

  当年,漫画界有人尝试将国画艺术的笔墨形式引入漫画,称为“水墨漫画”。卫吴元感到这种形式很美,就下决心尝试。他买来国画书籍自学摸索。画了一段时间依然找不到感觉,就出门拜师学艺。

  卫吴元首先去了四川眉山市求教漫画家杨再琪老师。接着他又去湖北被称为“水墨漫画之乡”的安陆市学习。回到家,卫吴元重新开始用毛笔尝试。他创作的第一幅水墨漫画作品《肥水不流外人田》,画面是一个憨态十足天真可爱的小男孩,朝自家的玉米地里撒尿。画面将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颇有哲理味。后来《中国漫画》举办“全国幽默水墨漫画大赛”,卫吴元的这一作品获得优秀作品提名奖。

  近30年的潜心创作,卫吴元在国家、省级和地市级报刊发表漫画2200余幅,并捧回全国漫画大赛大奖200余项,为此他获得了“获奖专业户”的美称。

  【相关链接】

   1996年,由国家计生委和《婚育漫画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人口国策杯”全国漫画大赛征稿,全国各地上千幅作品参赛,卫吴元创作了一幅《生育三字经》,喜获此次大赛唯一的金奖。1996年7月11日,卫吴元被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还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此次盛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

  1996年,卫吴元的作品《钻空子》获山西好新闻漫画二等奖;《武松打虎新编》获第二届重庆好新闻奖;

  《情歌新唱》入选1996年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

  此后,卫吴元连连获奖。

  2015年9月,卫吴元的作品《一本好书》获全国读书漫画大赛金奖,作品被湖北图书馆永久收藏。此次参赛作品达1700多幅。

  2015年10月,卫吴元的作品《劳动奖章》获“嘉兴国际漫画大赛双年展”最佳创意奖。作品在嘉兴美术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此次大赛参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大约有2000多幅。(陈国庆文/图)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