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叶正大:一代飞机一代魂(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8-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4

  祖国不会忘记

  1956年8月,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112厂成立,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一大批航空设计精英开始集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一批技术力量,一面学习苏联的产品设计资料和有关的基本规范,掌握设计计算程序和方法;一面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熟悉产品的工艺规程。在此基础上,开始部件和整机的产品设计,为将来建设飞机、发动机设计所准备条件和培养干部。叶正大在设计室任副主任和党支部委员。

  1958年7月,经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有着重大意义的歼教1设计成功并进行了首飞。它凝结了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庆功之际,叶正大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歼教1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普遍具备了既善于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的能力。

  此后,叶正大以更博大的胸怀、更饱满的热情一次次投入到新战机的设计研制中。他曾与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徐昌裕到苏联,听取专家对我国研制的“东风”107和“红旗”2号发动机审核意见;他曾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赴苏谈判引进米格-21飞机生产,并留在苏联消化米格-21飞机技术资料;他曾提出在米格-21改进、改型基础上,研制双25(马赫数2.5、升限25千米)飞机,得到部领导支持,使战机再上一个型号,即歼9;他曾在总工程师黄志千遇空难牺牲后,挑起负责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担子……但是,恰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文革”来势汹汹,叶正大成了批判对象,成了“走资派”,并被扣上“里通外国”“苏联反革命特务”等帽子。

  在那一段日子里,叶正大被抄家、关进牛棚,那是歼8的研制正要劲儿的时候。后来,他就一边接受批判,一边和大家一起坚持设计、研制、跟产。当时,叶正大工作的研究所距离生产单位112厂有近20里路,他和几个同志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跑”——到112厂,研究处理歼8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晚上再骑回来,第二天在所里接受完批判,再骑车奔112厂。

  “文革”中期,叶正大领导了歼8飞机03架全机静力实验,加载到112%设计荷载时破坏。“文革”后期,在叶正大推动下,空军组织了包括空中格斗在内的歼7与歼6性能对比试飞,最终达成歼7胜于歼6的共识。

  叶正大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8年,领导和直接参与了12种型号的设计研制任务之后,走上了更高的主管国防科技工业全局性工作的领导岗位。在新的岗位上,他一如既往地特别关注着航空科研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如既往地为航空科研事业奔走呼号、助威呐喊。同行们不会忘记,他曾借到北京出差的机会,盛情邀请叶剑英、刘亚楼到沈阳观看歼教1的飞行表演,他曾陪同王震在南苑机场参观歼8白天型飞机及装备的空空导弹。同行们不会忘记,新成立的水上飞机研究所经过艰苦努力,于1976年自行研制水轰5飞机取得首飞成功。这样一个海军急需的项目,却因经费等问题面临下马。有关部门向他做了汇报,1983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国防科工委召开了水轰5飞机工作会议,水轰5得以继续研制下去。同行们更不会忘记,在一些重大型号和方针的研究过程中,他的意见都受到了高层领导同志重视。

  1977年之后,叶正大更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项,他作为“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开拓者”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完全可以说,在岗位上的60多年,他对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出身和经历,更是因为他是党内少有的经过苏联权威的高等院校系统培养出的新型科学技术专家。

  在一线领导岗位继续工作了19年后,叶正大于1992年担任了国防科工委和以后的总装备部顾问的工作,直到1998年离休。

  业内有一首名为《祖国不会忘记》的歌,歌词说:“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虽然,叶正大已调离中航工业集团很久了,但他早把全部生命融进了祖国的航空科技事业。同时,他也以60多年航空科研之奉献、之经历,验证着中航工业集团很庄严也很流行的一句话:“一代飞机一代魂!”

  是的,一代飞机一代魂!这些,祖国不会忘记!(车军)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