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职工风采

竺士杰:把不可能的挑战任务变成可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通讯员 杜涓
2020-11-28 07:15:4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身边的大国工匠|竺士杰一直致力于把不可能的挑战任务变成可能——

创新有心人

  “一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浙江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竺士杰如此理解全国劳模的荣誉。

  竺士杰,1980年生,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班大班长,高级技师。从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桥吊司机,成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他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竺士杰登上桥吊。 王鹏 摄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998年,竺士杰从宁波港职业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进入宁波港龙门吊班,成为一名龙门吊司机。

  龙门吊的个头仅次于桥吊,驾驶室距离地面20多米高。第一次爬上去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所有的直梯和横梯都是开放式的,一低头就能看到地面。当我第一次爬到20多米高往下看时,双腿都发软,只能扶着扶手一步步往前挪……”

  操作龙门吊作业,好比是司机在高空中“穿针引线”,因为集装箱上的锁孔只有手机大小。“可能是年轻,胆子又大,还好强不服输,没用多久就适应了高空作业。苦练了3个月后,就能够自如地操控机器。”竺士杰说。

  2000年,操作了一年多龙门吊的竺士杰,已是这一行的“高手”,并且开始带徒弟了。

  当时,宁波港提倡一岗多能,鼓励年轻人多学一门技能,龙门吊司机可以选择参加桥吊培训。竺士杰第一个报了名。他的师傅和同事都劝他慎重考虑。

  “可我想去尝试驾驭桥吊那个更大的‘家伙’。”桥吊的驾驶室距离地面49米,比龙门吊高一倍多,且要从漂浮在海面上的船舶中起吊晃动着的集装箱,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转学桥吊操作技术后,竺士杰学习和钻研更是铆足了劲。他每天第一个上机,最后一个下机。提前3个月独立上岗,跨入了桥吊司机的行列,成为拥有桥吊、龙门吊操作证书的多艺人才。

  针对传统桥吊操作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他学习理论进行分析,用实际操作进行探索。经过一年半的摸索总结,一套“稳、准、快”的桥吊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仅需2个步骤就能让秋千般晃动的桥吊吊具稳定下来。

  出色的操作技艺让竺士杰在各个赛场大放光彩,斩获一项项荣誉。2015年,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日前,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他名列其中。

  让更多的司机学会“绝活”

  竺士杰创造的“稳、准、快”操作法,创下一小时起吊104个标准集装箱的纪录,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2007年,宁波舟山港将此命名为“竺士杰桥吊操作法”。

  为了让更多的司机更快地得到培训,竺士杰动起了“著书立作”的念头。经过3个月的废寝忘食,竺士杰完成了这篇“著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作为公司桥吊司机的培训教材。据测算,运用“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后,因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可创造4.145万元/艘次的经济效益。

  随着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不断增长,“竺士杰桥吊操作法”遇到了新设备、新船型的挑战。竺士杰一直是个有心人,他从未停下探索与完善操作法的脚步。2013年,“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0版”出版了;2014年,推出动画版,用三维动画对操作法进行全新演示;2017年,有了实景动态船舶模型,开发了模型化培训新模式;2019年,对操作法中提高标准化培训能力、安全作业、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3.0版”,在超大型船舶作业、困难船舶作业等方面有了更精进的研究和更显著的成效。

  经实践,“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能提高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7%以上,提升单机作业效率2.4MOVES/小时以上。这样,他所在的码头一天就能多做3400多标准箱,一年就能多出100多万标准箱,相当于多出来一个泊位的年作业能力。

1 2 共2页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盲人足球队:在绿茵场“踢”出生命之光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 刘新圈: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

    当年,从没去过草原的刘新圈凭着“一朵洁白的想象”,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火遍全国的草原歌曲《套马杆》。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回村创业 她让家乡荒山花果飘香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 “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