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吴长江在藏区写生
2013年5月7日《拉玛加与他的伙伴》(水性颜料、纸)187×112.8cm(青海泽库大雪时)
一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画家, 30多年来进藏写生30余次,可是他仍然说,去得不够,画得也还不够,“高原这口井,永远打不够。”他就是吴长江,专攻西藏主题的著名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我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似乎在冥冥之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一个前世之约。我与藏民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近,好像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3月初的北京,乍暖还寒,坐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中,已届耳顺之年的吴长江说,“西藏我还要去,我好像把魂丢在那儿了。”
情系高原30载
吴长江是1978年“文革”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届学生。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读大二的吴长江第一次去藏区写生,就被雄浑壮阔的高原所吸引,不可遏制地产生了对西藏的向往。
那年4月,吴长江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学一起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并途经若尔盖、红原等地,从此,在青藏高原这间幕天席地的“大画室”,他画了大量速写、素描和水彩画,根据素描写生稿创作了“青藏高原系列”版画。
早期进藏的感觉让他记忆犹新。“刚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手忙脚乱,忙不过来,因为我看着藏民们的袍子、人物造型都非常好,就是很难抓住重点,总想在画面上都留住,按照课堂上的速写习惯,半天可能只对一个部分精雕细琢,但是我们请藏民当模特,人家最多只能为你停留半天,天一黑就要离开了。而且藏民是游牧民族,生性好动,姿势多数是一会儿一变,所以不能用过去写生的办法。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地先把重点轮廓画出来,再及其余,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开始画时,也失败了很多次,失去了很多好的题材。”
而今,多年去藏区的实地写生,吴长江练就了一种特别的绘画能力,不仅画得速度极快,还能画大幅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场面很大,如《辩经》所绘人物众多,气氛热烈。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同样专攻西藏主题画作的李焕民说,“我佩服吴长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能现场作画,越画越大、越画越精,以整开纸(188cm×128cm)大小的肖像画当场‘采矿’、当场‘冶炼’、当场完成。这使我想起当年董希文先生在西藏写生时的情景,令人感动。”
的确,一般画家在海拔4000米左右不生病就满足了,顶多是拍拍照或画一些小幅速写,而吴长江却是直接操作1米到2米的画幅,一气呵成完成人物写生,需要超凡的静心和高控制力,在高原的复杂气候下,非寻常画家所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