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吴长江“专打高原这口井”(图)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已成藏族文化迷

  高原美,但也很艰苦,要经受高原缺氧、寒冷的考验,经常遇到大雪压垮帐篷,狂风吹跑画具……

  吴长江说,这么多年坚持画藏族题材,他早已由衷地被藏民身上的淳朴善良和坚毅果敢所吸引。

  为了能体现原汁原味的藏民,吴长江对自己的模特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我现在选择的是朴实的,野味十足的。你去了就会发现在县城的小伙子跟牧区中的人状态不一样,牧区中来的带有一种质朴的野性。”吴长江会要求模特尽可能来自牧区、且至今仍生活在牧区。因此,在吴长江的画面中,没有夸张化、表演性的民族形象,而是原汁原味,从藏民族的皮袍、长袖、大襟、长靴中,无不渗透着的雄健与质朴之美。

  吴长江早已成为一个标准的藏族文化迷、文化通,什么地方要举行一个藏族文化展览,哪里又发现了藏区史料,他都会搜罗来。汉文出版的与藏区有关的档案、文献他都看过,国外出版的西藏近代画册,在印度、尼泊尔、日本、巴黎、澳大利亚时,只要他看到都会带回来。在不能进藏的日子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各地藏区的图书和文史资料,为的是想让自己的画面更立体,让画里的人物更深刻地体现藏族群众内在和外表的完美结合。

  找到艺术的富矿

  一个汉族画家,何以对藏区如此一往情深?为什么要这么一趟又一趟地踏上高原呢?

  吴长江说,画家倾注的感情不一样,体现到作品中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一幅作品是对着真人画的还是对着照片画的一眼即可辨出。

  “我为什么总是要去藏区,而且还总是去条件最为艰苦的牧区,就是因为我所期望的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可以在那里见到,比如位于青海南部的泽库县位于风口,气候十分寒冷,恶劣的天气反倒让牧民保持着高原样貌,这也是我正期望的形象。”

  吴长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去泽库往往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玉树就更远了,我去过7次,早先的时候如果坐火车去,前后需要花一周时间,包括坐上几天的汽车。”当年,吴长江和牧民挤在寒风彻骨的敞篷车斗里,牧民们下车时皮袍下摆从他头上扫过的感觉,让他至今难忘。正是有了这样深的体会与长期的观摩,在吴长江的画作里,高原的质朴人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拥有了一种感人的力量。

  “在高原,人类许多原始美好的东西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地域、人文等因素,得以完好保留。无疑,这种原始、质朴的‘美’在‘现代人’脸上已不多见了。藏民族世代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生存状态留给世人许多可借鉴、应思考的经验。他们感染了我。我以为我找到了艺术的一座富矿,也会一直挖下去。”吴长江说。

  吴长江简历:

  吴长江,1954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20余次;出版个人画集20余册;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博物馆、挪威国际现代版画博物馆、比利时弗朗斯·麦绥莱勒版画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博物馆、德国海德堡选帝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等多家公共艺术机构收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