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团队中,曾多次选中“金爵奖”获奖影片的蔡剑平是资深日本电影研究者,译有川喜多长政自传《我的履历书》等作品,2013年“金爵奖”最佳影片《警界黑幕》和2012年“金爵奖”最佳剧本《盗钥匙的方法》就是由他选送。因此,圈内对他有个趣称:选片“金手”。
“运气成分居多。 ”对于“金手”美誉,蔡剑平摆摆手,“每位选片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每届评委会的口味也都不同,能选中最终获得金爵奖的影片,作为选片人当然很高兴,但不能说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
蔡剑平是2011年加入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团队的,“当时是已经在团队内工作的一位资深选片人推荐,跟着他一起去组委会开了个会,就算入伙了。”加入选片工作,意味着通常在每年2月就要开始海量看片工作,“一个电影节就几乎等同于我的整个上半年”。
要在浩如烟海的电影中找到金子。选片人,就是“淘”金子的人。近几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报送影片数量都在1500部至2000部左右,最终选出300部展映、竞赛片,对选片人来说几乎是大海捞针的过程。蔡剑平平均每天看片5部以上,最多时一天要看10部电影。“今年,片子可以带回家看了,就像搬运工一样,每次搬一堆光盘回家,定期再归还、更换。 ”
看片量大,当然疲累,但蔡剑平更愿意把选片人的工作与快乐挂钩。 “一方面是责任重大,要为观众选出好片,另一方面,能看到平时不太有机会看到的小众影片,对爱电影的人来说,既兴奋也幸福”。
蔡剑平介绍,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流程更规范,三道工序流水而行:第一轮先由高校电影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初步筛选,第二轮,包括他在内的专业选片人进入,从中选出的重点影片、可能进入金爵奖竞赛单元的影片,还要经过第三轮审看,由更资深的专家再行把关。 “不能只由一个人来决定一部影片的命运”,这是电影节选片的原则。
四年选片经验,蔡剑平说,上海国际电影节总体发展平稳,今年,竞赛片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征集佳片,除了各国报送的影片外,组委会还需“主动出击”。今年进入竞赛单元的日本新浪潮名导周防正行的新作《窈窕舞妓》就属此类。该片今年9月才会在日本国内上映,上海观众将成为全球首批尝鲜者。 “4月开始与日本片方联络,邮件往来,对方答复有时比较缓慢,确实十分焦虑。好在,我们最终争取到了! ”
蔡剑平是日本电影领域专家,参与日本电影选片较多。他说,听到影迷对于自己所选来影片的好评是他最大的成就感。他说:“前年,金爵奖竞赛片《盗钥匙的方法》和参展片《苦役列车》都是世界首映,两部日本电影的主创也都来到上海,观众反响非常好。特别是《苦役列车》剧组因为比较晚才确定来沪,首映剧组见面会只能安排在深夜场次,接近午夜,主创登台,观众仍旧十分热情,日本导演为此还专门发了微博,这是电影节上特别温情的时刻,也是作为选片人特别满足的时刻。”当然,也会有遗憾,“总有影片是我们特别期盼能来的,但因种种原因错过来上海的机会。也不能一直为此纠结,下一年,争取选到更好的片子得到观众的认可”。
在蔡剑平心里,四年选片亦是成长。“刚开始,一下子要面对、处理这样海量影片,肯定不适应。看得多了,就熟了。有些影片看一眼就能基本判断它的好坏,画面、风格、摄影行不行,再看看故事,就能决定是继续看下去还是放弃。”一部好的片子会让人有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感觉,对他而言,去年最终获得金爵奖最佳影片的《警界黑幕》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开始的长镜头处理得非常吸引人”。不管是节奏感、镜头感,还是叙事、制作水准都表现亮眼的《警界黑幕》博得了蔡剑平的欣赏,他立即联系另一位选片人,两人联名推荐使得该片进入组委会视野并顺利入围主竞赛单元,最终捧得金爵大奖。
但这一切荣誉已与蔡剑平关联不大。 “电影节开始,我就和普通影迷一样,穿梭各大电影院,看想看的片子。选片时是一个人坐在小屏幕前看DVD样片,观影感觉与看大银幕完全不同,好电影还是要到电影院看。电影节,是属于影迷的银幕狂欢。 ”
蔡剑平推荐
(蔡剑平:影评人、日本电影专家,2011年起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多次选出金爵奖获奖影片)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日本电影周,总是一票难求。今年的日本电影周包括《如父如子》、《清须会议》等佳片,而在日本电影周之外,还有更多日片值得影迷关注。这些电影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每一部都是我愿意在大银幕上再度观看的,因此也向所有影迷推荐。 ”《家路》
3·11福岛大地震之后的故事,实力派偶像松山研一主演,以沉稳风格表现对家庭、故土的深厚感情,曾入选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
《编舟记》
在日本国内横扫包括学院奖在内的各大奖项,代表日本出征奥斯卡,是去年最受好评的日片之一。
《太秦灯光下》
在剑戟片中演了一辈子配角的男主角有“被砍死五万次的男人”之雅号,这是他唯一一部主演的作品。
《横道世之介》
高良建吾与吉高由里子主演,勾起观众的青春情怀,去年网络反响最佳、感动人最多的日片之一。(记者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