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是能扛大活的
军旅作家
作为一位军旅作家,他一直潜心于军事题材创作。记得2008年8月,一个气候宜人的时段,奥运会尚未闭幕,北京,黄传会在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工作现场接待了我们。
黄传会出生在苍南县矾山镇一个工人家庭,1969年应征入伍,成为驻守福建连江黄岐半岛的一名海岸炮兵。热血沸腾的黄传会,是连队里的文书,他每个星期要出一期黑板报,可以说,这是他最早的“作品”。为营里的文艺宣传队写节目,朗诵诗、对口快板、小话剧,他什么都写。1972年,他被推荐到南开大学中文系深造,那3年半时间,他有机会“恶补”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为进入创作做了准备,打了基础。毕业后,他回到原来驻守的半岛老连队当排长。他开始了创作,写了一篇小说,《人民海军报》居然登了整整一版。1977年,黄传会作为年轻的生力军调到北京,成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名专业创作员。
从半岛走出的黄传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他熟悉并热爱的海军生活。几年间,他几乎跑遍了万里海疆有海军驻防的所有小岛,写出了大海、海岛、水兵生活的文学作品,战友亲切地称他为“小岛作家”。有一次,他到辽宁省绥中县一个小岛采访,这个小岛是海军航空兵一个轰炸机训练靶场。为了看守这座靶标,一位名叫蔡德咏的靶标兵,孤身一人在此默默坚守了10年,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对祖国的忠诚。黄传会被眼前这位朴实无华的战友的经历和精神深深感动,文思泉涌,很快写出了短篇小说《设有靶标的小岛》,荣获全国“五·四青年文学奖”(后小说还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天涯并不遥远》)。
2008年“八一”前夕,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时节,黄传会与战友舟欲行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海军三部曲》出版,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系统描写中国海军百年历史的文学长卷,这部多卷本长篇纪实文学,包括《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3卷,总共100余万字。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3个历史时期100多年里中国海军的兴衰沉浮、发展变迁。涉及主要战役战斗近百次,重点描写人物近百人,勾画出波澜壮阔的海军历史。
2011年开始,黄传会又走进另一个群体。1951年,刚刚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派遣275人组成潜艇学习队,前往旅顺口,向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支队学习,经过3年的潜心苦学,筚路蓝缕,终于组建了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这些健在的“老潜艇”,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每一道皱纹,都深藏着人民海军初创时期的“创业史”。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采访和写作了,这是在抢救一段即将消失的历史……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成功着舰。隔天清早,却传来歼-15舰载机试验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的噩耗。之后,中国作协给黄传会打去电话,说准备组织采访团赴沈阳采访罗阳事迹,问他能否参加。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参加!”
黄传会“走”遍了罗阳曾就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阳的上级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罗阳工作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寻找着一个个和罗阳有关的人物,对七八十个采访对象做了详细缜密的采访。他走进航空人的精神领域,透彻地去感受和了解罗阳的情怀,于2014年1月,出版了《国家的儿子》。他说这是自己奉上的一份缅怀,一份崇敬,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一份精神。
报告文学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文体。这种体裁,限定了报告文学作家不能像小说家和诗人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造、去虚构、去揣测、去杜撰……但是,只要作家真正贴近生活,便会发觉生活本身就是文学,就如同博尔赫斯说的那样——“现实远比虚构更为神奇”。生活中蕴含着最曲折的故事、最独特的细节、最深刻的思想。他常常为自己是名报告文学作家而自豪,因为生活对于报告文学作家的馈赠是最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