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北大设灵堂今起吊唁汤一介 追悼会15日举行(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9-1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家人

  “昨天已经哭过了,生活还要继续”

  沿着人文学苑的办公楼一路向北,在一个池塘对面的朗润园13号就是汤宅。这栋房子与普通小区住宅楼并无二致,汤先生的家是一间位于一层的两室一厅,院子里种着一些花草。大概是为了方便先生坐着轮椅出行,一层阳台处用水泥浇筑了一个直通门口的斜坡。

  昨天,阳台的大门始终未曾上锁,悲痛了一夜未曾合眼的汤一介夫人乐黛云,一身黑色的套装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迎接着一位又一位来悼念的好友和学生,茶几上则摆放着一张汤先生的生活照和老先生的著作,女儿一直在身边陪她,儿子也会于今天赶回。

  “你看我现在状态还可以吧,我昨天已经哭过了,现在很平静。生活还要继续。”乐黛云教授说,在汤先生病重的三个月里,她一直在身旁照顾,比之前消瘦了不少。对于朋友和学生的开导,乐教授神态平和,“精神状态还不错。”干青松说。

  延伸

  “《儒藏》精华编一定会按时出版”

  2002年,汤一介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2004年初,他任组长的《儒藏》编纂工作小组正式启动工作,汤一介是《儒藏》的首席专家也是总编纂之一,对于这次国内最大的儒学古籍文献整理工程,在《儒藏》精华编100册出版的发布会上,汤一介说:“我必须继续努力,来把全本完成。”但如今先生已仙去,《儒藏》的编纂会受到什么影响?北大《儒藏》中心的副主任杨韶蓉表示,工作仍在继续,《儒藏》精华编一定会在2017年按时完成。

  “缺了汤先生就像缺了一盏明灯、一个舵手。”汤一介的学生、《儒藏》责任编辑之一的甘祥满说,“对于《儒藏》的编纂而言,汤先生的地位不是任何人都能代替的,”杨韶蓉也感慨道,从提议编纂到如今的十多年间,如果没有汤先生作为首席专家的亲力亲为,《儒藏》的编纂工作确实很难进行下去,近500位参与编纂的专家也很难组织起来。

  不过,也是在汤先生的带领下,现在《儒藏》的编纂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工作制度和责任,编纂以及出版的专业队伍也固定下来,而之前样书需要校对十几次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再出现,只要正常的三次校对即可。在汤先生生病的这一年,中心也在做准备,“即便首席专家不在了,工作还是有保证。”杨韶蓉透露,目前学校和教育部也在研究新的首席专家和《儒藏》中心主任的人选,中心的办公地点也计划迁往未名湖北区的红楼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