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为黄典勇正在喂养生猪。
开办一家养殖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博白县沙河镇大仁村,一家开办时间不长的养殖场却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
这家养殖场的负责人黄典勇是位“85后”大学生,村民对他跳回“农门”创业很好奇,而他在一个山塘里“捣鼓”的“水里养鱼、水面养鸭、坝上养猪”立体养殖,更是让乡亲们对这个有知识、有眼界的“新型农民”刮目相看。
据了解,2011年6月,黄典勇毕业于广西大学法律专业。原本他在南宁一家律师事务所里有一个“饭碗”。然而才干了几个月,2012年他便辞职回到了老家,办起了养殖场,开始了他的“农二代”生活。
“在农村,对于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留在大城市是唯一光荣的结果,但我觉得现在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同时乡村经济逐渐繁荣,地方对青年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想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农村同样能开辟出新天地。”黄典勇直言,当初返乡创业,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试着自己创业,如果成了,也能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
“年轻人的探索就是村子未来的希望。”对于眼前这个富有活力的“农二代”创业之举,大仁村村支书朱贤生频频点头。在他看来,有知识、善思考、敢创新是大学生黄典勇返乡创业的最大优势,同样的创业项目在黄典勇手里做起来就显得更有活力。
今年26岁的黄典勇,文质彬彬,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就像是一名在校学生,但一谈到养殖场的运营与发展,他却能说出“立体养殖”“订单发展”“绿色循环”等一连串“新词”。
黄典勇走的是一条“畜-沼-鱼”立体循环养殖的路子,其养殖场建设有沼气池,畜禽产出的粪便和废水经过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气产生以后剩下的沼渣、沼液经过净化池处理后,流进鱼塘喂鱼。除此之外,每逢水稻收割季节,他还大量收购水稻苗和秸秆,投放到鱼塘,把原来农民用来燃烧的废弃物变成了优质的鱼料。一条环保、生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获得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大学生不仅有文化、有梦想,而且敢闯敢拼、思维超前,既为我村的养殖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为其他村民打开一扇致富之门。”朱贤生介绍说,在黄典勇这个“标杆”的带动下,大仁村掀起了一股“养殖热”,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猪,养猪数量较两年前,提高了30%左右。2013年,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40万元。
真心愿意回到农村生活、创业,用自己所学、所识,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用新的营销理念和技术来开创一片新天地,黄典勇就是一个鲜活的好例子。在博白,每年都有一批“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办企业,或搞种养……他们回乡播撒创业的种子,引领农民走上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发展更需要有知识、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农字号’岗位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博白县团委书记刘敬说,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就业安置,也是引才兴农。
为此,博白县把吸引大中专生回乡创业列入全民创业的重中之重,通过创建“YBC博白县青年创业服务站”“博白县青年企业家协会”设立并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减少创业相关的税费负担、健全创业帮扶机制等措施,优化创业环境,打造创业平台,帮扶圆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
目前,博白县共促进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近500人,成功创立1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争取大学生创业基地专项补助资金350多万元,帮返乡大学生在广袤农村创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乔晓莹 本报通讯员 陈旭庆 黄婷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