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摄影师郑云峰记录三江源巨变:“破坏自然,必然遭到自然报复”(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9-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这种生活最能带给我心灵上的共鸣和感动”

  “自然的必是生动的,生动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定是传世的。”行走拍摄的过程中,郑云峰逐渐明白自己早年的作品被拒的原因。来到三江源头后,他才明白摄影的题材在哪里,决定用一个个镜头来记录下自己所见和内心的真实感情。然而,摄影耗时耗财,有时为了一个好的镜头,郑云峰往往要搭上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以及许多胶卷,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其间,他也因为负债上百万元不得不暂停在三江源的拍摄,回到徐州家中,开设了一家婚纱摄影公司。上世纪90年代,婚纱摄影风靡大江南北,他的店生意火爆。一年后债务还清,他再次踏上了三江源这片土地。郑云峰常年在青海三江源地区跑,居无定所,走到哪儿,歇到哪儿。

  尽管日渐遭到破坏的环境让他在摄影的过程中揪心,然而在行程中他也不断感受到温暖。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手脚冰冷的他遇到一个藏民兄弟。当时,野外刮着沙尘暴,徒步前行的他不知该到何处落脚,这个藏族兄弟把他带进自己家的帐篷里。“初次见面时,他的一个表兄刚逝世,按照当地风俗是不能杀羊的,但因为我的到来,他还是杀了一头羊,并且把羊尾巴留给我吃,这是只有最珍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用的。后来跟他一起去放羊,我的墨镜丢了,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墨镜塞给我,取下口罩上的一块纱布蒙在了眼睛上。”至今,那张纯朴热情的面孔依然印在郑云峰的脑海中。

  有人问郑云峰,在三江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笑着说:“在有些人眼中,高山缺氧、连绵的冰山、道路崎岖什么的可能就是困难重重,可当你与那个环境融为一体时,丝毫不会觉得那是险阻。住在藏民兄弟的家里,与牧羊人相伴,那种自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面对大雪山、大冰川、蓝天白云、大草原可以放声大笑,可以想哭就哭,那种状态是外面的世界无法给予的。”

  在郑云峰的眼中,为了寻找“真实感”,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

  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无我之我”的境界,有雪山、冰川、牛草相伴,一个纯净的、没有喧嚣的天堂。“牧民们丝毫不觉得苦啊,饮着清澈的水、吃着纯天然的牛羊肉,这种状态就是仙境,相比之下,我们这个所谓的现代社会又有什么呢?毒大米、毒奶粉充斥着各大商场,食品安全一再拉响警钟,却还是一而再地出现问题。”藏民们生活的地方路不拾遗,自得其乐,在他们眼中,草原就是他们的精神圣地,于郑云峰而言,经历了这种原始的纯天然的“无乐之乐”,便是最乐。

  在这个拍摄过程中,没有大都市的消遣娱乐,没有豪车可以坐,没有丰富多样的美食可以品尝,藏民们以马代步、以帐篷为舍、以炒面为粮,“这种生活最能带给我心灵上的共鸣和感动,自在且安宁。”他说。

  在郑云峰看来,不被外界污染的三江源牧区文明是真善美的文明。它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人与万物和谐的最佳状态,二者之间的和谐是没有掺杂一丝物欲和利益的,这里简单的生活孕育着一代代质朴的人们,让他们心中没有俗世中那般狂热的欲望。

  在郑云峰眼中,人与自然是可以和睦共处的,掌握自然规律并不是妥协,对自然尊重并加以利用这是人类的大智慧,这样才能共生共存。

  “贵州的苗族先祖探索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苗族的一个村寨,近千人共用一个泉眼,在泉眼下游挖大小不一的坑,分门别类,饮用水、洗菜淘米水、防火用水、灌溉用水……依次循环使用,这是当地人在与自然相处中摸索出来的大智慧,世代如此,无一不遵守,当地的环境面貌可想而知。“如果世人能够按照贵州苗族同胞的这种相处之道与万物相依相存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严重的雾霾和沙尘暴了。”郑云峰说。

  照片是有力量的,然而,拍摄的过程中,郑云峰也常常觉得无奈。亲眼目睹湿地被人类的野心一点点吞噬,藏区原本就不多见的树木一棵棵倒下……作为一个摄影家,郑云峰有时觉得自己很无力,“当时多想自己能有三头六臂,能一声呵斥去阻止他们的恶行,可是我却只能颤抖地举起相机记录下那些场景”。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