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历史碎片,补白正史
记:巴蜀牌坊是否有很多未解之谜?
黄:大家听说过鲤鱼跳龙门,但见过乌龟跳龙门吗?在达州石桥镇列宁街的徐汪氏节孝坊上就有乌龟跳龙门。民间传说里,鲤鱼跳龙门只限定了72个名额,乌龟、螃蟹、青蛙怎么也跃龙门呢?这也许可看作四川人坚韧的积极进取精神。
巴蜀牌坊的文化民俗,待考的有很多,也许还残留有古蜀人“左言”以及“阴阳颠倒”的习俗。在巴蜀一些地区方言与传说里,太阳是妹妹,月亮才是哥哥,流行月亮崇拜。在渠县任家乡兴武村二社,一个小孩引我来到一块水田边,等我挽着裤腿下到水田,抬头一看,王贾氏节孝坊的“圣旨”二字下,雕刻了一个身穿肚兜的裸体男童。裸童的含义,还是未解之谜。
记:巴蜀牌坊记载了移民文化,也涉及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蓝起义……
黄:巴蜀牌坊不仅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旅游价值,还为研究巴蜀历史提供了材料。对巴蜀历史的研究,绝大部分为正史、实录,以及部分档案、地方志和私人著述,但缺乏对一些重要史实细节的著录。而巴蜀地区现存牌坊铭文、碑文,以及家谱等原始资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记载移民入川、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的历史事件,牌坊铭文上会有比较详细的记述。而铭文,对研究四川方言的语音特征、婚姻习俗、信仰祭祀等,也提供了很多翔实佐证。
比如,至少有3个牌坊的铭文涉及李蓝起义。我在成都蒲江县大塘镇洪福村三组何李氏墓碑背面,偶然发现载有李蓝起义军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天在蒲江、邛崃一带活动的情况。这些来自民间石碑的记载,以鲜活的口语充分证明了战争的细节,铭文还反映出李蓝起义的特点:一是起义军活动范围广,隆昌、富顺、江安、蒲江、邛崃、名山等处均有活动痕迹;二是影响力大;三是义军作战英勇,朱引之的三个儿子、肃庆等镇压义军的头领均被义军杀死。这些材料反映出清咸丰末年及同治初年巴蜀地区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也促使我们意识到研究本土历史不能仅仅依靠书本。
旁白
牌坊,历史进程的旁观者与参与者
2011年8月,我应邀到山东滨州举行一场文学讲座,游历了邹城孟林和曲阜的孔林,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虬起的柏树和挺立的牌坊。正对孔林大门的万古长春坊六柱五门,制式至尊,云龙石柱,夹抱石鼓的雄狮,坊额两旁盘龙、舞凤、麒麟、骏马等纹饰,肃穆雄伟。帝王用六柱五门的牌坊体现世俗的无俦地位,孔夫子也在文化空间静享同等尊严。电影《白鹿原》里,祠堂与牌坊成为两大彰显静止岁月的精神道具。突兀呆立在无垠麦地间的牌坊,不但是历史进程的旁观者,而且也参与其中,庄稼的盈亏与恩仇的泯灭,历尽沧桑的牌坊宛如发布人迹的觇标,在低空完成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大地叙事。
黄尚军指出,巴蜀大地旧时牌坊林立,随处可见。隆昌县、富顺县、荣县、犍为县等地,在1949年之前,每县均有上百座各式牌坊。面对那些功德牌坊或贞节牌坊,在炊烟拉低暮色之际,赶路的人逐渐将其当做辨认地界与风俗的“消息树”。因为,牌坊的边界即故乡。牌坊不仅是历史建筑,它更多地葆有“人与事”,将蕴藏在建筑、雕塑当中的人迹发掘出来,这可能类似于历史碎片、传奇、故事,但历史不正是依靠这些连缀而成的吗?
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现在的汉源县九襄镇,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双节孝”石牌坊,独具匠心地镌刻了48部戏文,古时曾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之美誉。在隆昌县青石板铺成的巴蜀古驿道上,那些古朴雄伟、儒雅肃穆的石牌坊,走过数百年岁月,透出沧桑之美、典雅之韵……巴蜀地区现存的220余座珍贵牌坊,犹如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宝藏,因其精美的雕刻艺术和极具地方特色的铭文,成为研究巴蜀地方历史文化的“立体活史书”。
散落在巴蜀大地上的牌坊,由于野外风化、拆建、人为破坏等原因,有不少损毁。据《绵阳县志》记载,民国21年绵阳境内共有40座牌坊,现仅存7座。还有许多牌坊只在地名上留下了痕迹,如成都花牌坊、红牌楼,广安牌坊村,大竹牌坊乡……面对如此现状,黄尚军一再呼吁各地尽全力保护,让这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流传下去。(记者 蒋蓝 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