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林凡榆:引进国外建筑理念(图)
//www.workercn.cn2014-11-14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我国第一家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建筑画廊——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画廊日前在京成立,并举行开幕首展“激浪派在中国”,而此次开幕展的策展人之一是曾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林凡榆,她现任激浪派基金会(纽约)建筑师。

  和激浪派的早期结缘

  “激浪派是上世纪60年代一群跨专业的音乐家、艺术家、建筑师、数学家等一起发起的一场艺术运动,对后来很多当代艺术流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凡榆介绍说,从译名来看,很多人容易将激浪派当做是一个流派,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较为松散的艺术家组织。

  林凡榆和激浪派结缘很早。在她还在中央美院读本科时,在老师方振宁的引导下就接触了激浪派的一些思想。本科毕业后她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建筑理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了激浪派基金会,对于激浪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林凡榆介绍说,激浪派早期更多关注艺术方面,对于建筑的研究刚刚开始。借着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契机,林凡榆将激浪派建筑最新的研究动态引进到了中国,恰好可以参与到国内当下建筑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中。

  “激浪派建筑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预制系统。”林凡榆告诉笔者,预制就是工厂生产建筑部件后,现场直接进行组装。“就像乐高玩具一样,并且激浪派预制系统的每个部件中已经集成了所有的工程,比如水暖电都是内嵌的,这些部件在现场一搭建,建筑就活了。”与传统建造模式相比,预制系统成本低,效率高,更环保,可以准确地控制时间和人工,防贪腐,因此特别适合产业化的推广。“目前在中国保障性住房等的建造中推广较多。”

  挖掘中国古建史的新价值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林凡榆的课程中也会有不同国家的建筑史,但是她发现,中国古代的建筑史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中介绍很少,并且课程讲述的是建筑史本身,缺乏相关的社会背景、建筑体系、核心价值等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和老师方振宁的交流研究中,他们挖掘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价值。

  关于预制的理念,在中国的建筑艺术史上也有相似的提及。林凡榆介绍,宋朝论述建筑的著作《营造法式》中就有关于“木构”预制体系的详述,而作为“智构”的激浪派预制系统是结合现代新兴科技对木构核心思想的现代化演绎。

  这种跨时代的思想碰撞让林凡榆很感兴趣,她和老师方振宁将这点发现也介绍到了国外,在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进行展出。在将来,她还会进行更多的这方面的研究,“威尼斯双年展就是一个开始,而且是平台最高的开始”。而这种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和现代智能结构之间的继承关系的研究也成为本次“激浪派在中国”展览的主体,名字就叫做《木构与智构:的模件体系与激浪派预制系统》。

  “将理念运用到中国实践中”

  “将来希望能够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一个中国当代建筑研究中心。”林凡榆介绍未来的设想,她希望将中国的优秀建筑思想介绍到国外,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同时,她也希望她目前所研究的激浪派建筑,能为中国当前的建设所用。

  “中国大环境已经开始推行预制,比如上海规定今年外环线以内25%的新建筑要使用预制。”因此,林凡榆介绍进来的激浪派关于建筑的理念,正是中国建设进程中所需要的。“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项目,希望将来有机会和政府、开发商一起合作,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林凡榆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