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易泽林:巧缀碎片补青史(图)
//www.workercn.cn2015-01-04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何维国 周浩

  上月16日上午,冬日的阳光射进窗户,将襄阳市考古所文物修复室照得透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气味。57岁的易泽林,身着蓝大褂,正在工作台前忙碌。

  他小心地拿起一把战国青铜剑,右手拿着毛刷,细致的清扫剑身。这柄2000多年前的文物,出土时断成8截,经过精心修复后,完好如初。“半路出家”的易泽林,现受聘于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宜城工作站和襄阳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1970年,13岁的他进入宜城市剧团工作,主要就是“鼓捣”道具。1988年时,文物修复人才奇缺,易泽林因对古代器物略有知晓,被“赶鸭子上架”,调入宜城市博物馆搞维修。自此,他和文物修复结缘,一干就是27年。“文物修复的目的,是恢复器物的原貌,为其延年益寿,更好地保存历史信息。”易泽林介绍,粘连碎片,看似简单,实则是个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涉及到博物馆学、考古学、化学、美术、雕塑、铸造等诸多专业。自己仅有小学文化,始终感觉压力特大。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易泽林没钱买书,一有空他就去新华书店找书看,研习古文字,翻阅各种资料,恶补相关知识。工作之中,跟着武汉大学、襄阳市博物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实践,参加九连墩、三峡等等考古挖掘实践。日积月累,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2008年,襄阳市出土一匹东汉时期的青铜马,高1.63米、长1.62米,是我国目前出土的东汉时期最大青铜马。遗憾的是,由于建筑打桩的破坏,青铜马出土时只剩“半匹”:前半身完整,后半部被毁,只剩两只后腿、半条马尾和部分残件。

  易泽林被请来“主刀”。他带队前往甘肃、西安、新疆等五省市区,考察东汉三国时期马的造型特征。经过多方论证,认定该马应属个头不高、耐力长、屁股浑圆的蒙古马。

  穿钢筋、扎骨架、泥塑外形、浇铸成型、打磨做旧,易泽林每一步都小心翼翼。8个多月后,“东汉青铜第一马”以俊朗之姿面世,奔腾之势栩栩如生,成了襄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凭借细致严谨的手工和专业的学识修养,易泽林成为宜城市及襄阳市文物修复的“顶梁柱”,现已成功修复了数千件文物。

  如今,江苏、湖南、云南等外省博物馆纷纷慕名前来,请易泽林帮忙修复和复制文物。他还多次受邀参与国家级的文物发掘及修复工作。2013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修复专家,全国共有40人,易泽林作为唯一的县级市文物修复专家入选。“现在能动手搞修复的人,还是太少了。”易泽林介绍,他现在带了三个徒弟,希望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