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北京时间》词作者王建:嘀嗒嘀嗒,中华民族追梦的足音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北京时间,你是我的自豪,每一次指针的交汇,都是我和你的拥抱。”写中国梦的歌曲很多,但像王建、赵新的《北京时间》这样写出新意的并不多。

  这首歌没有描述中国梦,没有试图去定义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歌曲另辟蹊径,找到了“北京时间”这个能够凝聚所有中国人的象征。王建说,这与他留学海外的儿子有关。“我儿子当时在法国留学。有段时间,每到深夜1点钟,巴黎时间晚上6点钟,习惯于晚上创作的我都会放下手头工作,连上视频,和放学归来的儿子聊上几句。我生活在北京,心里牵挂巴黎时间;儿子在巴黎,心里则惦记北京时间。我蓦然发现,北京时间,不正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心心念念所牵挂的吗?”那一刻,创作一首以“北京时间”为主题的歌曲的想法在王建的心里扎根了。

  后来,由中宣部文艺局等单位主办“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开始了。王建不想把“中国梦”作为直白的口号喊出来。经过思索,一个词跳进了他的脑海:追梦。这样他就把“中国梦”和“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每个中国人都迈着追梦的脚步,这铿锵有力的足音不就是北京时间吗?”王建说,“歌曲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符号北京时间入手,把指针的跳动比作中华民族心脏的跳动,把北京时间报时比作中华民族追梦的脚步。”

  歌手皓天拿到歌词后非常激动,马上找到曾为《孔子说》等谱曲的音乐人赵新,为《北京时间》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歌曲首先从人们记忆深处的《东方红》乐曲中缓缓展开。伴随火车撞击铁轨的铿锵声和弦乐铺陈出来的春天般的画面中,《北京时间》用质朴的语言和温暖的声音,倾诉着海外游子和各族人民对祖国的依恋。间奏部分,伴随着童声纯真的哼唱,汉语、闽南语、藏语、粤语、维语、蒙古语依次整点报时,这些来自母亲的语言、亲切的报时,把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再一次唤醒。结尾部分,童声再一次出现,和歌手皓天的歌声交相呼应、层层递进,表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本报记者 郭超)

  王建:笔名碧雪,山东省著名词作家,山东电视台资深策划、撰稿人、蝉联四届全国政府大奖“金童奖”一等奖、蝉联六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2005年至2010年多次荣获中国影视最高奖。近三十年来,创作歌词千余首,策划创作近800台大型文艺晚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