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陈锟向游客介绍博物馆大厅里的楹联。程远州摄
“呶,我最喜欢这副,它说出了我的心声。”2月10日,荆州城,湖北南郡楹联博物馆馆主陈锟指着挂在大厅侧门的一副竹刻对联说。联曰:“斯路乃云正路,尔曹莫走错了路;此门不是旁门,吾侪幸早入其门。”
陈锟坚信,作为一名收藏家,办博物馆是一条“正路”。他自1999年开始收藏楹联,2012年开办楹联博物馆,“入门”也算早。
这是全国最大的楹联专题博物馆,26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2000多副楹联和大量的砖雕石刻、民俗用品诉说着自明清以来的文化故事。
然而,入门虽易,办馆不易。与其他众多民办博物馆一样,陈锟的办馆之路走得努力而艰辛,恰如馆藏楹联之妙,平仄交集。
归根传道:抢救文化瑰宝的使命感
记者探访的时候,博物馆正在搬迁,工作人员将展厅里的藏品一一收起,裹上软布,轻拿轻放。
千百年来,楹联一直是荆州的风景,这座有着29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楹联文化昌盛,被誉为“联城”。
“作为一名民间收藏家,我觉得办博物馆是我最好的选择,因为收藏只是手段,传承才是目的。”陈锟自称是有博物馆情结的“精神贵族”,将收藏领域定位在楹联文化上,是在得到梁章钜的一副对联之后,联曰“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梁章钜是清代楹联大家,著有《楹联丛话》。
这让陈锟有了一种“归根传道”的文化使命感。
“抢救一批文化瑰宝,以博大精深的楹联艺术和民俗文化为平台,让传统文化滋润人们的内心世界”。在陈锟看来,楹联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语言,犹如建筑的眼睛,能够传递建造者的思想。
2012年秋,陈锟用自己多年经营企业的积蓄,将十多年来的收藏一一整理,租屋置景,办起了楹联博物馆,运行两年多来,已有近2万名观众免费参观。今年,这家博物馆将搬迁至位于城郊的雨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