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民国学人的“朋友圈”(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3-13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文典

顾颉刚

  刘文典的

  “朋友圈”

  刘文典@胡适:“你是弟所最敬爱的朋友,弟的学业上深深受你的益处。”

  刘文典@陈寅恪:“陈寅恪拿400块,我只能拿40块,沈从文只能拿4块。”

  与壁垒自囿的黄侃迥异,同出章太炎、刘师培门下的小师弟刘文典,则极力将胡适纳入自己的朋友圈中。1917年,刘赴北大任教。当时北大强手如云,年纪轻轻的刘自入不了诸高人法眼。同仁们的鄙夷声时常于其耳畔回响。刘逐渐明白:在此地打拼,出名需趁早。于是他决心校勘古奥难懂的《淮南子》,以期扬名立万,奠定学术地位。经过数度请益切磋,刘此计划深得胡适支持。待《淮南子集解》付梓之际,胡更跨刀作序,替其卖力宣传。如此重情义之人,令刘深为感激:“你是弟所最敬爱的朋友,弟的学业上深受你的益处。近年薄有虚名,也全是出于你的‘说项’,拙作的出版,更是你极力帮忙、极力奖进的结果。”

  若刘将胡适视作“大哥”,那么其心中的学术“男神”便是陈寅恪。刘生前逢人就称“十二万分佩服”陈寅恪。他曾多次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这是陈先生!”然后,又翘起小拇指,对着自己说:“这是刘某人!”可见陈在刘心目中地位之高。西南联大时期,校委打算聘请沈从文为中文系教授,月薪360元。这个薪级并不高,刘在联大所拿薪水是每月470元。即便如此,在举手表决时,刘坚决表示反对:“沈从文算什么教授!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而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在刘眼中,当代文学着实浅薄,难称学问,故他对沈态度冷漠,亦可知其朋友圈标准其实颇高,并不随意。

  顾颉刚的

  “朋友圈”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同自惺惺相惜。与老师胡适一样,顾颉刚的朋友圈也堪称广阔。随手翻看《顾颉刚日记》,便会发现他几乎天天与学界名流座谈聚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所编织的学术网络之大,令人啧啧称奇。虽终日与大佬交往,顾身上却无一丝骄气。

  当年,顾力荐钱穆来燕京大学教书。须知彼时若想进入一流高校,要么拥有名校文凭,要么师承圈中大腕,要么已有大作出版,而钱穆自学成才,无学历无老师无作品,此等“三无人员”,循例根本不可能踏入燕大半步。然顾力排众议,将学养醇厚的钱穆请了进来。据钱回忆,初到京城,他去顾宅拜访,“其家如市,来谒者不绝……宾客纷至,颉刚长于文,而拙于口语,对宾客讷讷如不能吐一辞。然待人情厚,宾至如归……盖在大场面中,其德谦和乃至若无其人也”。可见能否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朋友圈,关键在于德行与才识,而非口才。那些终日巧舌如簧、大言炎炎之辈,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颗虚弱的心,生怕被人看透。据人民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