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作家刘庆邦:文学的本质从未改变(图)
//www.workercn.cn2015-04-0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就像具有魔力一样,“互联网+”改造着许多传统产业的形态,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我们的文学版图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网络时代,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日前,著名作家刘庆邦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从自身体会谈他对网络时代文学创作的看法。

  互联网的出现是载体革命,降低了写作和发表的门槛,使自由书写成为可能

  所谓网络时代,是相对信息传播和写作方式而言的。说起网络,我想到了“天网”。这个说法,我国很早就有,它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想象。但没想到的是,在当今世界,“天网”真的出现了。它以电子的形式存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穿越时空,无处不在。它就是互联网。《西游记》里,如来佛厉害,孙悟空虽自命不凡,但翻多少个跟头都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网络呢,恐怕比神通广大的如来佛还厉害。

  先说网络好的一面。网络的出现,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惊喜。

  举一个例子,1986年,我要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寄一部长篇小说。因利用业余时间写得很辛苦,我生怕稿子会寄丢,就让妻子乘火车专程往上海跑了一趟,把稿子送到编辑手里。

  现在情况不同了。2014年,我又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黄泥地》,妻子帮我打成电子版后,我把鼠标轻轻一点,只需几秒钟,稿子就到了对方的邮箱。这是何等的省时、省力、省钱,又是何等快捷!

  这只是小事,从大的方面讲,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有力促进了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大幅度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产量,降低了写作和发表的门槛,并使自由书写成为可能。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习文化和写文章的权利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并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普通老百姓连字儿都不识,更谈不上写文章和发表文章了。拿我们村来说,祖祖辈辈识字的人很少,更没听说谁发表过文章。我祖父非常喜欢书,视书为神明。可他一天学都没上过,只能请别人给他念书听。我父亲也很爱上学,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因私塾停办,就上不成了。造成这种状况,固然与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下和士大夫阶层对文字的垄断有关,但书写载体的制约,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载体革命,人们对这场革命欢欣鼓舞。好了,人们写了文章,不用求这个、求那个,你不给我发表,我自己贴到博客上去。文章发到网络上,不仅中国人能看到,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这是何等开心的事。有人想当作家,无须别人批准,自我批准就是了。中国人自由书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