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无流派
不如个人风格重要
问:您的演奏似乎和岭南派有较大区别,据说琴有九派,您如何评价岭南派?如何看待琴的流派?
李: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各派的曲目、演奏风格难以交流,所以形成流派。清末交通比较方便,各派交流增多,就没那么强调流派了。现在的交流这么充分,还有哪派的曲子、风格是别人不知道的?还有哪群人是坚持只弹一个流派的曲目、曲风的?渐渐就没有那么分明了。我觉得,充分发展的艺术应该是以个人风格为特征的。岭南派虽然古代没有记载,但却是近年来的重要流派之一。
问:在音乐会上,您在弹每一首乐曲之前,都会介绍这个乐曲是用哪位先生的版本,哪位先生的风格。那么请问,您的流派传承是怎样的呢?
李:我的琴艺是査阜西先生打下的基础,以吴景略先生的风格为主体,管平湖先生对我有重大的影响。对我来说,査阜西先生就像是泰山,庄严崇高;吴景略先生就像是黄山,雄伟秀丽、神采飞扬;管平湖先生就像是华山,古朴凝重。如果真的要说我有什么派别的话,那我就是三峰派吧!
问:音乐会上观众出题“雨打芭蕉”,前一天古琴雅集上观众出题“龙舟水”,您都进行了即兴演奏。能够即兴演奏的音乐家并不是很多,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李:即兴演奏也不是那么困难。我在国外演出的时候,有观众现场出题是旧金山机场、狐狸追天鹅。这时就先要确定,狐狸形象是狡猾,天鹅形象是优美,找到“追逐”的旋律,然后通过音乐手法进行连接。而旧金山机场则是一种平和恢宏的形象。
即兴演奏是思想的流动,情感的连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实际上,古琴是有即兴演奏传统的。古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他跟钟子期弹奏的“高山流水”,就是即兴演奏。
易学习
高而可攀并非神秘
问:听上去,古琴手法这么丰富,是不是很难学呢?
李:真不难。在别的音乐里,经典曲目的思想性、深刻性与其难度是成正比的。但是古琴的经典曲目,思想性、艺术性高,难度却不一定高。比如说《阳关三叠》,普通人练习两三个月就可以弹。古琴开始要寻找音位,似乎难一点,但指法、曲目都不复杂,不像钢琴,音位虽然确定,但曲子会越来越难。因此,古代大多数文人都可以此遣怀。
问:那么,普通人要练习多久才能弹得自如?
李:古琴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是高而可攀、深而可测、神而可解的。普通人一般每周上45分钟的课,每日练习一小时,坚持半年就能够学会《秋风词》、《阳关三叠 》、《平沙落雁 》、《酒狂》等名曲。所以我说,古琴只要是喜欢就能学会,入迷就能学好,发疯就能学精!
问:但不同的人弹出来音色差别非常大。怎么样才能弹得更有韵味呢?
李:决定古琴音色有五大因素:琴、方法、功夫、修养、环境。要想弹得好,首先音准、节奏要正规、流畅,情感诠释要准确、有神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能够让古琴成为内心的歌唱。平时,还要多听各种音乐,多接触诗书画等艺术,不能够只听古琴。艺术都是相通的,比如弹琴就可以借用诗歌意境。
古琴热
娃娃抓起有助传承
问: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琴,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有些古琴老师自身水平也不高,却什么人都教。
李: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媒体报道就只有一句话。但2007年开始热起来,估计现在全国大约有60万人在学弹古琴。因为之前多年不受重视,师资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需要。但不用担心,古琴在音乐上非常成熟,这个良莠不齐的阶段是必需的,有了庞大广泛的基础,才能培养出顶尖的人才。
古琴热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生活宽裕了,人们不仅仅只需要娱乐。古琴有3000多年的丰厚积淀,能够符合无论是自我修养、沟通交流还是养生长寿的需求。
问:交流?有人说古琴是用来修身养性,只是弹给自己听的。
李:这是误解。古琴有“宣情理性”的功能。“理性”即是指自我修养,而所谓“宣情”就是指与人沟通。如果只是弹给自己听,那么何来高山流水觅知音之说?
另外,古琴有它独特的养生功能。弹古琴需要看谱、需要左右手同时操作。左右手的工作量和复杂度是差不多的,不像琵琶、二胡或者小提琴,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这样能够让左右脑子同时运转起来,艺术、智慧、情感缺一不可。因此,我觉得,弹古琴的人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颐养身心,有利于长寿。
另外,2003年古琴《元曲古韵》曾经被用于治疗非典,颇有疗效。现在已经进入音乐治疗的研究阶段。
问: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您对古琴普及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李:我认为,古琴其实应该从娃娃抓起,成为每个人的基础修养。从小我们就学唐诗宋词,但是古琴却没有进入中小学教程。其实入门非常简单,一张光盘就可以完成——《流水》、《秋风词》、《幽兰》、《阳关三叠》、《平沙落雁》……录上四五首,让孩子们从小听、从头学,这对古城古琴的传承有着最大的作用。
嘉宾简介
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心音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人。李祥霆熔虞山吴门、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自成一家,并擅长即兴弹奏。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李祥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中国古琴界的代表人物。他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教授古琴和洞箫,在欧洲还成立了“欧洲琴社”。他的学生多达百余人,除大陆和港澳地区外,还遍及德、英、法、意、日等国,堪称“桃李满天下”。(记者 李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