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90后”李滨声简单几笔勾勒人生见闻
//www.workercn.cn2015-06-14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李滨声创作的 戏曲人物。

  ◎人生憾事

  没听取华君武给的忠告

  在李滨声的艺术人生中,还有一位业内的漫画大师华君武对其影响颇深,但令李滨声遗憾的是年轻时没有及时听取华君武给的忠告。

  “50年代,华君武写了一篇关于我漫画的稿子,文章以表扬为主,不过最后有句很重要的话,说‘李滨声的画千人一面,人物形象不生动’。这对我的震动很大,震动归震动,我也表示虚心接受,但我当时是坚决没改”。谈及此事,李滨声觉得这是他年轻时候遗留的一大憾事,“那会儿我对刻画人物没有苛求”。

  对李滨声提建议的华君武,还曾于上世纪80年代当众说他“不务正业”。华君武所说的不务正业是指“李滨声作为漫画家不画漫画,而是到处去演戏、变魔术,他批评我的敬业精神不够”。李滨声一直把漫画当成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事业,“反倒把喜欢的京剧摆在了第一位,这就本末倒置了,我是画画的,应该更多地发挥余热”。

  李滨声直言华君武是他最敬重的艺术家,“除了他的艺术成就,他的人品也很赞”。尽管在特殊年代,李滨声曾被华君武误伤,但在拨乱反正以后,“华君武不止一次向过去他误伤的那些人道歉,敢于承认错误的人真不多”。

  ◎畅谈漫画

  漫画是一种幽默的艺术

  李滨声的漫画精简,“几笔要表明好多事”。一如写文章,“当你占有的资料能够写长篇的,你写中篇,就很充实;够写中篇的,你把它压缩成短篇,那就很精彩”,他把老舍对写作的要求,也放在了自己的绘画上。

  业内认为,李滨声可以说是一个绵里藏针的漫画家,是漫画家中的文人,但又不乏锐气。在他自己看来,“漫画是幽默的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针砭时弊。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挖苦,要让读者能在哈哈一笑后乐于接受。”

  在李滨声的代表作《鸣谢》中,一位男士左脸贴着药用纱布,左手举着的锦旗上写有“感谢幸福牌暖水瓶带给我幸福”,右手拿着一只已经爆破的暖水瓶。一经发表,就促使该暖瓶厂赔偿了受害人的医药费。

  我的“戏曲人物”不属于漫画

  除了讽刺漫画外,李滨声的戏曲人物画也是独树一帜。或许因为“漫画家”的标签,不少人将李滨声的戏曲人物画简单地称为“京剧漫画”。“如果说漫画的特点是夸张,那我画的京剧人物就不是漫画”。在李滨声看来,京剧是写意的艺术,已经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法再夸张,“多一笔就过了,少一笔又会缺点什么”。

  在人物画上,李滨声倾向于“墨守成规”,“我尽力按照实际的观察把它准确地描出来”。这一点李滨声还受过京剧名旦荀慧生的指导,“他说‘你是看戏的,你还学过戏,你能准确描绘就对了’”。

  李滨声是京剧界有名的“票友”,这位自号“梨园客”的老人,3岁会唱“孤王酒醉桃花宫”,被圈内朋友称为“京剧的卫道士”。他创作戏曲人物画也是出于对京剧的喜欢,“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就开始画了”。在这一次展出的画作中,有一些描摹的京剧曲目已在舞台上消失。

  ◎聊及前景

  讽刺漫画有它存在的土壤

  李滨声回忆,有位年轻人根据现实题材创作了一幅揭露劣质风扇的漫画,画里的内容是:吊扇坏了,叶子飞出去时削到了主人的脑袋,作者给漫画取名为《“飞碟牌”吊扇》,没想到现实中真有一家同名的厂商,将该作者告上了法庭。

  发表一幅作品时,或许稿费也就百十来块,最后却赔了20万。李滨声感慨如今讽刺漫画的尴尬处境,“现在的漫画更倾向于搞笑、好玩的主题,有些笑话我也看不懂”。

  讽刺漫画的地位渐趋边缘,是社会不需要了吗?李滨声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需要。”他认为讽刺漫画依旧有存在的土壤,只是“在形式语言上,需要跟上时代的节奏”。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