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成立于2012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昨天起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须预约)。该研究中心以白天是博物馆,晚上是自习室的“朝馆夕室”的模式开放。
“这里不仅是传媒大学的自习教室,二外、北大、清华的学生,可以来;附近的居民可以来;农民工兄弟、乞讨的朋友们也可以来。”在前天举行的“‘我们的口述历史’分享会暨‘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发起人崔永元,向公众发出邀约。
自2002年开始,截至今年底,由崔永元领衔的口述历史团队历时13年,收集并整理完成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六大领域,近4000人次、80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包括视频、图文和实物。如今,这些“为未来记录过去”的史料,都陈列在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原南图书馆)。
关于外界有人质疑为何划拨这么一处高楼给他使用,崔永元首度回应:“我们将这个地方改造、装修成了博物馆,然后都还给学校了。楼内只有一间办公室我可以用,其他都是大家的。希望不要再写告状信了,有意见最好当面提,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关于场馆今后的使用,崔永元早就盘算好了。“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它的面积有多大,而是胸怀有多大。希望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可以把课堂放在这里,来参观的人不会影响你们的,你们上你们的课,他们要觉得你的课有意思,可以坐在那儿旁听。这才像一所大学。多棒!”
他接着补充说,不能就只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自习教室,显得太小气,其他高校的学生都可以来,“我们还要准备热水、面包、糕点,万一有乞讨的朋友来了,还能给他们一些东西吃。”他还透露,关于在楼内厕所要不要放卫生纸的问题,也曾经讨论了许久。“大家放心,我们这里的洗手间里永远有卫生纸和洗手液。”
不过,崔永元也坦言,目前研究中心依然存在“三少”:钱少、经费少、钞票少。“不光是我们,所有做这种独立研究的机构可能都存在这种情况。最紧张的时候,我差点儿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不过,最困难的时候算是过去了。”
崔永元说,他希望这里是一个学术人的圣地,也是青年学子们的天堂。“可以谈恋爱,里面有咖啡、免费WiFi,非常舒服。当然在这里谈恋爱,要求也会高。你随便列举一张电影海报,问问他‘哪年拍的,讲的什么,讲的哪段历史……’,如果你的男朋友说不出来,甩掉!”
当台下笑作一团时,崔永元话锋一转,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明年我将开始带研究生。我带研究生有个特点:所有的书都是我帮你们买,然后带你们周游世界。”从去年开始,从央视离职的崔永元在中国传媒大学就当上了“崔老师”,看来这回他算是坐实这个身份了。(记者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