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赵季平:用好母语 融贯中西 讲好中国故事(图)
//www.workercn.cn2016-03-0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将其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始终认为,艺术家要深入到生活中间,去寻找流淌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自信。当前有些人没有文化自信,看不起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其实优秀的传统文化俯拾皆是,有些看似不起眼,用好了就会闪闪发光。前几年我写了一部琵琶协奏曲,用的音乐元素是苏州评弹,由西方交响乐团来演奏,作品中既有传统音乐之美,在技法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中外观众的喜爱。在世界各地的演出中,国外观众反映,透过作品似乎看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卷。这实际上传达出一种信息,就是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丢了传统而盲目地追随国外潮流。否则,中国老百姓接受不了,国外观众也会觉得没有中国特色。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为什么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倍感亲切?因为讲的都是真知灼见,讲的是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走的路。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体验到老百姓的淳朴,才能去掉身上的浮躁,才能甘于寂寞去创作。为了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从“高原”走向“高峰”,我们要继续努力,我们的作品不仅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动,还要让其他民族的人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美学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大组织、宣传以及财政等方面的支持。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剧团生存得较艰难。建议设立引导机制,出台项目性的支持措施,鼓励老中青艺术家深入生活去学习、创作。另外要尽快抢救濒危的民间艺术,保护好民间艺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要让传统戏曲进课堂,让孩子知道老祖宗的艺术是怎么一回事,培养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今年的春晚上,青年歌手谭维维联合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家演绎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惊艳全国观众。这首歌曲融合了老腔强悍、奔放的精神,虽然从曲调上讲和传统的老腔不是一回事,但我还是要为这种跨界的融合点个赞,因为它让更多人知道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力量之美。

  没有民间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母语,艺术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既要用好自己的母语,又要以开放的姿态,融贯中西。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够做到用中国母语讲好中国故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