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于航:我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芭蕾舞者(图)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3月25日,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联合10余家海内外知名华文媒体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幕。盛典共颁出10樽大奖,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和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登上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榜单的分别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青年芭蕾舞蹈家于航、无国界医生主席廖满嫦、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科幻作家刘慈欣、郎平和中国女排、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刚满17岁的上海舞蹈学校学生于航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今年2月,她在瑞士洛桑一块小小的舞台上和来自41个国家的近300名选手角逐,最终以精湛的技艺在第44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折桂。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设立于1973年,多年来为世界各地芭蕾名校输送了无数极具潜力新秀。这是时隔29年之后,来自中国的舞者再次摘得该项赛事的桂冠。

  年复一年的苦练让于航站上了越来越高的领奖台,2014年起,她已先后获得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北京国际芭蕾舞蹈大赛、香港国际芭蕾舞大赛等多项赛事的金奖。17岁的她对于芭蕾有着超乎年龄的执著与领悟力,天分加坚持,伴随她在国际赛场屡屡折桂,被顶尖芭蕾舞艺术家认可,逐渐成长为世界一流的舞者。

  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

  直到腿部肌肉产生记忆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身姿曼妙,但这绝对不是芭蕾舞演员的全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个“变”字,里面意味着太多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小时候我的身体过于柔软,学会走路都比别的孩子晚,所以在4岁的时候,妈妈为了训练我的腿部力量,给我报了舞蹈培训班,我也由此走上了学习舞蹈的道路。小时候跳舞,觉得跳起来的时候很开心,什么也不去想。

  2009年,我10岁,如愿考进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专业,幸运地遇到了我的恩师林美芳老师。毫不夸张地说,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面临着蜕变的艰难。还是因为我的身体过于柔软的缘故,我比普通人更难表达芭蕾舞的力量感;由于我的第一反应不算快,舞感、乐感也不算最好的,因此每每在学习新动作的时候总要比别人慢半拍。但是我爱那穿着白色舞裙、头戴皇冠的白天鹅,爱足尖上的舞蹈演绎的浪漫故事,因此爱上了芭蕾。

  我的老师林美芳给了我追求芭蕾梦的动力,她的细心教导磨炼着我。就像当初培养谭元元一样,她让我寻找自己的轨迹,她不仅教会了我舞蹈的技巧,更根据我的特点为我量身打造。在林美芳老师眼里,我这个“丑小鸭”成了一块跳芭蕾舞的好材料——四肢长,头部小,脚背很大,老师说我仿佛就是为芭蕾而生的。

  像一只白天鹅用足尖上的舞蹈演绎浪漫故事是无比美好的事,然而,随着时光渐渐推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学习芭蕾的严酷。芭蕾舞的高雅背后,是刻苦枯燥的练习。比如芭蕾舞中最基础的动作“擦地”,每天都要擦几千次。每个动作都是反复大量练习,直到腿部肌肉都对这样的动作有了记忆才行。我一开始身体重心是歪的,右脚控制不好,林老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我扭正过来。

  舞蹈学校低年级时,我也接触了中外传统民间舞蹈,这对协调肢体动作、培养舞感有很大帮助。那时候上午跳舞,下午学习文化课程,有时候会复习功课到深夜,很辛苦。但是所有这些严格枯燥的练习都让我深深明白,不是穿上洁白的舞裙、戴上皇冠就能变成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白天鹅的。

  我也有过感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因为芭蕾舞非常残酷,对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肢体和各个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非常不容易。而之所以让我能坚持下去的,就是对芭蕾舞的热爱。相比语言,我更愿意用肢体诠释对生活的理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