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那段日子虽然操劳,梅葆玖却越发精神矍铄。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的京剧定会越走越好!”
“玖爷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梅兰芳基金会副秘书长、梅葆玖生前秘书叶金援说。
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梅葆玖的扮相、演唱、神韵都像极了父亲梅兰芳。
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的他,是梅兰芳第九个孩子。纹丝不乱的头发,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轮廓、挺直的鼻梁、微薄的“梅家嘴”,让见过他的人感叹:很像梅兰芳,真像!
“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10岁学艺,13岁登台,18岁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从此,梅葆玖的一生再没离开京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葆玖接过了父亲的大旗。面对命运的安排,这位梨园大师的幼子不得不收起心,一门心思继承父亲的技艺。十岁起,梅葆玖一边读书上学,一边拼命学戏。在父亲耳提面命下,他规规矩矩学老戏,一点都不敢改动。
传承“梅派”,原汁原味尤其重要:尖团字,五工四法,一个都不能错。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动。诸多程式,必须规规矩矩去完成。“只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梅葆玖曾说。终于,旦角的神韵刻在了他的血液里。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尽管艺术造诣很高,梅葆玖仍虔诚地对待每一次演出,将其视作宝贵的“文化标本”,当作是中国传统的永恒经典来诠释。
“别叫我‘大师’。一叫大师,咱们距离就远了。”梅葆玖生前说。
干面胡同28号与梅葆玖家只有一墙之隔。老邻居安女士的胳膊摔伤了,梅先生得知后亲自前来探望。过节时候,还有京剧演出的票不时送来。邻里眼中,“梅先生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
在后辈们看来,脱下行头的他,是一副谦谦君子面孔。谢幕时,西装翩翩、盈盈下拜的模样,有种难以形容的优雅;而台下的他更为绅士,不急不躁。“这样温润如玉的性格令晚辈们不由自主想亲近他,正因这样的德行,才有了艺术上高深的成就。”魏丽清说。
他人生中有好多乐趣。他喜欢听席琳·迪翁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也痴迷于摩托车、汽车,甚至改造过收音机。
梅葆玖自己也说,父亲也是如此:诗词、音乐、绘画,他样样都通,并将这些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尝试,当作磨炼艺术修养的途径和办法……对其他艺术门类的探索,经过时间的锤炼,最终都融入梅葆玖的京剧表演中。
然而,对艺术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京剧的眷恋,都没有留住这位老人。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的“挂帅”“西施”,还是80年代的“玉堂春”“生死恨”,都在曲终人散时,随风而去。
一生只为一事来。他的坚持,让中国传统戏曲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抱着永恒的心愿走。在完成生命中最后几次演出的他,对京剧的明天满怀希望。 (记者张漫子、梁天韵、钟雅)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梅葆玖细述“南京缘”(图) | 2010-10-27 |
梅葆玖喜收“梅花”新徒 | 2010-10-27 |
梅葆玖: 传承梅派艺术,我尽了孝道(组图) | 2010-10-27 |
梅葆玖:京剧需要不断创新 但不能远离本源... | 2010-10-27 |
京剧名家马崇仁逝世(图) | 2010-10-27 |
京剧大师梅葆玖送医抢救 有血压心跳神志尚... | 2010-10-27 |
京剧大师梅葆玖突发疾病 消息称目前仍无知觉 | 2010-10-27 |
著名京剧大师梅葆玖上午病逝 致力于梅派艺... | 2010-10-27 |
梅兰芳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25... | 2010-10-27 |
追记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梨园花落“梅”... | 2010-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