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记不清是哪一天,我来到这里,多少个幸福的美梦都交给了你。告别了妈妈,告别了兄弟,告别了故乡……心上人跟着你,跟着你,我来到了这里。”中俄两种语言的演唱,让这首歌在时空穿越中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这是中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永久的回忆》的主题歌,也是该片制片人和编导张晋夫献给中国俄罗斯后裔母亲们的歌。
张晋夫的全名是张晋夫·阿那多利,出生在新疆的俄罗斯族音乐人。20世纪30年代,一大批定居在苏联的中国人回到祖国,许多俄罗斯姑娘跟着他们的丈夫来到中国,张晋夫的外祖母就是其中的一个。多年来,张晋夫有个愿望,要给外祖母写一首歌。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永久的回忆”
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反映中俄民间传统友谊和旅俄华侨的奋斗历程的纪录片《永久的回忆》正式开机。这一天,张晋夫等了整整10年。通过这部片子,他要告诉大家一段正在被遗忘的历史,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大批旅俄华工和华侨携俄罗斯家眷一起回到祖国,与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家园、一起生活的故事和历史变迁。
张晋夫说,自己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一个是音乐,一个就是探寻自己的家史,自己民族的文化。
1974年夏天,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星火人民公社曙光二队,也就是现在的石河子市石河子乡一个叫五工村的地方,一个中俄混合家庭里,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照镜子时,忽然觉得自己的相貌和班里的其他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于是就问自己的母亲。母亲没有隐瞒:“你外祖母是俄罗斯人,你外祖父是河北人。”那是张晋夫第一次听母亲讲外祖父张国雄当年在苏联的故事,可是越听心里的问号越多:“河北人怎么认识了俄罗斯人?如果是那样,为什么又会这样?”外祖父已经去世,母亲又说不清细节,从那时起,一连串的疑惑和追问伴着张晋夫度过了40年。
2010年12月的一天晚上,作为中央文化援疆首批选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作曲班学员,已经在宿舍熄灯休息的张晋夫手机铃声响了,一个新疆的朋友在电话里只说了一句“快看央视一套”就挂机了。打开电视,原来是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连线直播大型跨国寻亲节目《等着我》。看着看着,同宿舍3个大男人都哭了。2011年4月5日,张晋夫通过央视俄语频道联系到了外祖父张国雄当年在老家唐山丰润家里的亲人,实现了阔别95年历经三代人的跨世纪的回家之旅。
从母亲那里,张晋夫了解到一些外祖父当年的情况,加上后来寻亲过程中的发现,有关从未谋面的外祖父的故事一下子清晰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黑暗的现实与苦难的生活让青年张国雄立志寻求一条光明之路。1916年,张国雄离开祖国,1938年回到新疆。
“我们说起历史,通常想到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重大的历史人物,但除此之外,历史也是千百万普通家庭、普通人的历史。”早在2006年,张晋夫就开始了对旅俄华工华侨的历史探寻。走访完新疆边境地区的几百户中俄混合家庭,了解了大量珍贵历史故事线索,他发现这绝不是自己一家人的事情,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他心里发芽,那就是拍摄一部反映中俄跨国婚姻的纪录片,让中俄两国人民永远记住那段历史岁月。
为了抢救和挖掘这段被淹没的中俄民间历史文化,10年来,张晋夫埋头于大量史料寻找答案的同时,奔波在各地的中俄混合家庭之间。摄制组成立后,他带领团队在不到两个月里行车万里,采访摄制了60多户中俄家庭的200多位当事人,摄制近600多个小时的口述历史素材,收集整理了400多张珍贵的历史图像资料。
2015年,张晋夫的行动得到了中国侨联相关负责人的支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还将他的研究成果作为史料收藏在纪念馆。
“因为研究家史我知道了那段历史很多相关的细节,它们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让我把那些历史大事件串联在一起。”讲述历史的同时,在这部纪录片中张晋夫不忘把自己最擅长的音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在他看来,音乐中的悲悯和真性可以唤醒人类的良善与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