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神光”之父范滇元:执着人生

2017-11-03 13:30:09

  不仅仅是没能顺利毕业,到了1968年,还下发文件,要求“66届”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要到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到解放军农场劳动,要耕田种菜,还要自己建房,每天早晨5时起来,松土、插秧、施肥,还比赛拣粪,他的手指头的指甲都差不多磨掉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了解到中国最基层的生活,明白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一切的道理,对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并让我懂得了做事不要过多计较个人的得与失。”范滇元说。

  立志献身科学起就不能再过普通人的生活

  1965年,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年,范滇元跟随导师来到上海光机所,开启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科研岁月。

  然而,他的科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72年,因为政治运动他被隔离审查了一年半,直到1973年,审查结束后,范滇元才回到上海光机所。

  “也许是主管领导觉得我在原来的研究室被批判过,就给我更换了部门,来到了光机所从事激光核聚变的研究室。”范滇元说,激光核聚变就是用高功率激光引发热核聚变,产生类似于氢弹的爆炸反应,从而释放巨大的核能。“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不就是我少年时代追寻的‘原子梦’吗?历经17年的周折,最后‘因祸得福’,获得了圆梦的机会。”说起那段经历,范滇元依然显得颇为激动,大笑起来。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投身于激光核聚变研究以来,范滇元一直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制和运行工作,从“神光Ⅰ号”到“神光Ⅲ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范滇元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12时以后睡觉、不常回家,已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上世纪80年代,在研制大规模“神光Ⅰ号”激光装置中,范滇元负责总体设计,不分昼夜连续工作在第一线,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计算机房度过,累积起来的穿孔纸带和数据纸足有一麻袋。上世纪90年代,他又参与倡议更大规模的“神光Ⅱ号”计划,完成论证并设计工程技术方案,被列为国家重大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兼总工程师。范滇元回忆,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科研历程,1997年,按照原订合同,已接近神光Ⅱ号正式交付使用的期限,几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将要用完,但“神光Ⅱ号”还没有达标。

  身为“神光Ⅱ号”的总设计师,范滇元与研制人员一起加班加点是寻常事。深圳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世祥教授是范滇元上世纪90年代带的博士生,他亲身见证了范滇元那段忙碌的岁月。

  “我们平常人说忙,大不了是工作的时间长一点,工作的强度大一点,而范院士的忙碌则是生活中已没有上下班的区别。即使是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发言之后,他会继续留下来全程参与,与参会者交流。”徐世祥告诉记者,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跟范滇元到外地参会,年轻人总希望趁着出差抽空到参会地附近的景区游览,范老师直说,景区有什么好看的,看看电视介绍片不是一样的吗?

  徐世祥还说,生活中的范院士总不愿意麻烦他人,即使是受邀出席一些学术交流会,他也尽可能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有一次,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徐世祥邀请范滇元到学校做讲座,范滇元拒绝了派车接送的建议,徐世祥在校门口盯着一辆辆驶过的出租车都没有看到范滇元的身影,原来他自行转乘公交车来到学校。

  当时范滇元的女儿还小,寄放在亲戚家照顾,妻子长期患病独居家中,夫妻俩只能靠电话互通信息。1998年5月的一个星期四,范滇元原本打算在市内开完会回家看看,然而当天实验室出了故障,会后便直接赶回单位了。没想到,中午和晚上他多次往家里打电话,都无人接听,他连夜急速返家,打开门,只见妻子已昏倒在床下。由于没能及时送院,妻子在陷入深度昏迷10天后去世了,年仅50岁。

  “曾经一度,我也十分内疚与自责,总是喃喃自语:‘要是早一点把家搬到离妹妹家近一些就好了’‘要是开完会能先回家看看,或许还能为她争取一点抢救的时间’。”范滇元表示,王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立志献身科学的时候,你就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对王选的这句话,范滇元极有同感,讲出他们这辈人的清苦、艰辛以及继续奉献的决心。

  一个“神光Ⅰ”,十年心血,再一个“神光Ⅱ”又是十年拼搏。原想着“神光Ⅱ”以后,要过“普通人的生活”了,但是下一个巨型的“神光Ⅲ”计划又开始了,其规模比“神光Ⅰ”要大几十倍,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光学工程,范滇元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顾激光聚变研究的四十年历程,范滇元坦言,其中交织着挫折与顺利,失败与成功,沉重与欢乐,印证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年逾古稀南下深圳 帮助深大建国际合作实验室

  2013年,年逾古稀的范滇元来到深圳大学,“实际上,我跟深圳已有比较长时间的接触与了解,一直以来被深圳改革开放的体制、创新的理念、蓬勃的生气所吸引。然而加盟深大能够实现,还与牛憨笨院士的邀请和引导密切相关。”

  范滇元说,自己与牛院士同样从事光电研究,都是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的院士,在同一个专业组,有比较多的接触,彼此也熟悉和了解,牛院士在西安光机所做的条纹相机高速摄影,就应用到自己所在上海光机所的激光核聚变项目中。“牛院士来到深大后,我们仍有许多联系,正是由于牛院士的邀请和引荐,我们团队终于来到了深圳大学。”

  “在我加盟前,深圳大学在光电学科方面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一把,使得深大光电学科能够更上一层楼。”范滇元希望,能把深大的光电学科很好地整合起来,形成拳头,发挥优势,在光电学科领域有更大的影响、更好的地位。作为标志性的目标,就是要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到深大后,范滇元继续潜心于高功率激光及其应用的研究,“高功率激光也通俗地称之为‘强激光’,是激光科技领域中一个重要而活跃的分支,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范滇元介绍,高功率激光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作为驱动源用于引发热核聚变,被称之为“激光聚变”,通俗地说就是氢弹爆炸。而太阳能源也正是源自聚变反应,千亿年来在太阳上持续不断地爆炸着氢弹,从而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力。“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激光来引发核聚变,在实验室里可控地引爆‘小氢弹’,为在地球上‘人造小太阳’打下基础。”范滇元说,这个设想早在1964年就由我国物理学泰斗王淦昌独立提出了,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作为高校研究团队,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下一代技术的发展,以重大需求为牵引,着重做好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发展新材料、新技术,走出中国特色国际先进的创新道路。

  今年6月,由范滇元负责的二维材料光电科技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深圳大学正式揭牌,该实验室面向国际光电科技前沿,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力争在信息电子、探测传感、绿色能源、生物医学等方面力争实现若干重大科学突破,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晗是范滇元负责的这个实验室的成员之一,在张晗眼中,范滇元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工作十分严谨,他要求学生的实验必须扎实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他的理论功底十分扎实,在指导学生和青年学者实验时,常常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

  “到了这个年龄,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在第一线摸爬打滚。”范滇元表示,现在能做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提供学科发展战略的咨询和评估,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并协助年轻人抓住机遇,争取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的研究任务。二是培养年轻人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脱颖而出。

  从“神光Ⅰ号”到“神光Ⅲ号”,范滇元数十年如一日倾注心力,每一个工程的工作周期都要十年甚至更长,有时候根本看不到头。范滇元认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首先要有宏大的理想信念,以国家的需求为出发点,还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更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赶时髦,今天看到哪个研究方向火爆、吃香,就转向哪个方向,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不可能有所创新。

  “现在社会各方面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年轻人若经不起短期利益的诱惑,就会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范滇元寄语年轻人,有时候顺境反而不如逆境,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有希望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记者手记

  范滇元院士是一个随和的人,采访当天,他穿了一件T恤衫,由于我们需要摄影摄像,提出了换件衬衣的请求,范滇元二话不说,找来一件衬衣直接套在了外面。那天,正巧遇上停电,整栋大楼没有空调,在闷热的室内,范滇元接受了我们近3个小时的采访。

  采访期间,不断有人提醒他预留赶往机场的时间。尽管如此,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采访结束的时间还是比预定推迟了。他拿起已经准备好的行李,匆匆作别。这就是范滇元的生活状态,年近8旬的他依然奔波在科学研究的路上。

  院士寄语深圳

  一直以来被深圳改革开放的体制、创新的理念、蓬勃的生气所吸引,直到4年多前,心怀进一步发展光电科学的强烈愿望,南下深圳来到文化环境适宜、学科基础良好的深圳大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加盟深圳大学,我们团队一直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期望,就是希望把深大的光电学科很好地整合起来,发挥优势,在光电学科领域有更大的影响更高的地位。作为标志性的目标,就是要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可以由此及彼,扩展到对整个学校发展的期望,为深大建设面向国际的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一流大学,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且有着众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做法,希望深圳加快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力量。

  人物名片

  范滇元,1939年出生,江苏常熟人。中国激光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196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从事“神光”系列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应用四十多年,先后研制成功“大型单路”、“星光I”、“神光I”、“神光II”和“神光-Ⅲ”(原型)等大型钕玻璃激光装置,成功应用于激光聚变、X光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等前沿科学研究。近年致力于面向聚变点火的新一代激光的发展战略和总体技术路线创新研究。在高功率激光基础理论、总体系统设计和工程研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先进成果,为我国高功率激光工程技术的开拓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陈嘉庚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863计划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报告250余篇。(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文 刘羽洁/图)

1 2 共2页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 周琦“开张” 火箭赢球

      在1日的NBA常规赛中,中国球员周琦末节登场,首次在NBA比赛中得分,火箭队最终以119∶97战胜纽约尼克斯队,结束两连败。

  • 张帅与海豚亲密接触

      昨天,珠海WTA超级精英赛继续小组赛的争夺,8号种子科贝尔以0比2不敌9号种子巴蒂,遭遇两连败。在其他场次的比赛中,5号种子塞瓦斯托娃以6比3和6比4力克11号种子斯特里科娃,2号种子范德维格则以6比3和6比2力克6号种子维斯尼娜。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将造“广州芯”

      “中国半导体之父”、前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将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始第三次创业人生。

  • 李贝:游戏精英要当“文创设计师”

      11月1日上午,在新洲仓埠街项山村,一阵航拍机的“嗡嗡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不远处的院子里,一名年轻人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寻找合适的航拍角度。他身后屋子里,办公桌上有序地摆放着充满创意的小物件,墙角一只小奶猫正在玩耍,和普通农家院落相比,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