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君如《妖铃铃》票房要拿“一百分”
昨天下午,将于12月29日上映的贺岁喜剧《妖铃铃》走进大学校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上演了一场“斗地主大会”。监制陈可辛、导演吴君如携主演张译、吴镇宇、方中信、焦俊艳等人出席。
-
张孝全桂纶镁演绎“电信诈骗”
作为国内首部电信诈骗题材的电影,《巨额来电》近日在京举行首映礼。该片由香港导演彭顺执导,张孝全与桂纶镁这对老友在片中“再续孽缘”,饰演一对四处行骗的“雌雄大盗”。
就这样,工作之余,白十源跟随王老先生迈进了收藏的大门。那时,潘家园古玩市场还不见踪迹,收藏爱好者们最常逛的是象来街市场,也就是现在宣武门附近的长椿街。象来街上自发形成的古玩小市中,一溜儿的地摊摆开,看似简陋,东西却不少,古钱币、玉件、小汤碗、官窑花瓶,乃至书画等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今天看来相当珍贵的古玩,那时真是当小玩意儿随手卖。比如,1979年白十源曾花5元钱买了一个康熙官窑瓷瓶,2007年拿到拍卖市场,瓷瓶被拍到了1920万元。
白十源记得,王老先生每次和朋友去古玩小市,都不忘带上他。每次在一起,王老先生总是一边挑选,一边随手给他指出几个有趣的要点。后来,他还认识了启功、刘九庵等一大批现今文化界的泰斗人物。于是,在一个古玩实物丰富且不算昂贵的年代,白十源跟着启功、王世襄学习书画和木器,跟着刘九庵学习瓷杂,有时还跑到徐邦达、史树青老先生家里拜访,带他迈进收藏大门的“师资力量”简直令人咋舌。更为难得的是,这样大师级别的老先生还常常跟白十源一对一的“教学”,一次次通俗易懂的聊天和实践中,他慢慢积累了判断古玩年代、材质、工艺流派以及辨别真伪的大量知识,也逐渐积累下了个人最早的一批藏品。而随着知识储备和藏品潜移默化增长的,还有他对藏品背后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2.
沿着丝绸之路,寻觅贝叶经
不完全考虑经济价值,而是凭着内心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去收东西,白十源第一次这样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也是他与贝叶经的第一次相遇。
白十源记得,那是一个早晨,他正在家里整理藏品,两位西北来的陌生客人风尘仆仆地找到了家里。陌生人称自己是收藏圈朋友介绍来的,手里有样东西想请白先生掌掌眼。白十源这才注意到,其中一人紧紧抱着一个包裹。
进屋坐下,客人慢慢展开包裹,一摞业已发黄的叶片露了出来。这叶片每张宽约4厘米,长约30厘米,一叠叶片被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外面绑着绳子。解开绳子细细看去,叶片似纸非纸,每张叶片中间还有一个洞孔,被细绳串了起来。叶片上更奇怪,正反两面都刻着数行蝌蚪状的文字,文字很清晰,白十源却一个都不认识。
他捧着发黄的叶片,足足端详了十多分钟,忽然心里一动:难道真是那件东西?
那件东西,是白十源只闻其名、未见实物的贝叶经。原本,白十源也不曾听说过贝叶经,只是一年前,他恰好幸运地收了一部赵孟頫手写的《妙法莲华经》。带着对经书的兴趣,喜欢读书的白十源到处搜寻阅读研究佛经的书籍和文献。已经不记得具体是在哪本书哪篇文章里,白十源第一次知道了神秘的贝叶经——
贝叶经,就是刻写在贝多罗树叶子上的经文,梵文名“Pattra”,源于古印度,有2500多年历史。古印度有种棕榈科的植物叫贝多罗树,其树叶(即贝叶)外形类似棕榈叶,叶片宽大且柔韧。古印度人发现,贝叶经过一番加工后,可以作为记事载体。因此,在两千多年前纸张尚未发明时,古印度人就把圣人的事迹和思想记在贝叶上,与此同时,佛教徒也把经文刻写在贝叶上,佛学最原始的经典就记录在贝叶上,后人称之为“贝叶经”。纸张发明后,古印度的很多经卷以及古人的哲学、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知识仍然采用贝叶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录,并一直流传了下来。关于贝叶经,国内最广为流传的故事则是玄奘取经,盛唐时期,玄奘从印度取回的657卷经卷就是贝叶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听说、了解贝叶经的人凤毛麟角。找到白十源之前,那两位西北客人已经向不少圈内人展示过手里的宝贝,但没有一人认识。当时白十源也有点拿不准眼前的叶片是否就是珍贵的贝叶经,但或许是多年收藏和阅读的积淀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脑海深处的直觉告诉他,一定要留下这件东西!
两位客人表示这批经卷共有100多部,这让白十源又兴奋又发愁:兴奋的是,这么难得的东西数量还不少;发愁的是,他当时正在下海创业初期,手头不宽裕,上哪儿筹钱呢?白十源绞尽脑汁,仍然毫无头绪。实在没辙,他把自己宝贝的赵孟頫《妙法莲华经》忍痛割爱,终于凑齐了钱款。“可以说把吃肉的钱都挤出来了。”问起那时的艰难,白十源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脸上的笑容始终云淡风轻。
不淡定的是周围的人——听说白十源把《妙法莲华经》转让,买了没什么人听说过的贝叶经,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觉得“小白做了笔赔本买卖”。事实上,直到2010年左右,大众对贝叶经价值的认识才相对普及。
可是,不论是几十年前还是今天,白十源压根没想太多贝叶经的经济价值,从一开始,他感兴趣的就是贝叶经承载的千年文明。买下这批经卷后,白十源继续翻阅资料,终于确认自己手里的就是贝叶经,经卷上蝌蚪状的文字是古印度的梵巴文。
后来,白十源还了解到,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在国内流传十分稀少,据公开资料,仅在西安大雁塔、国家博物馆等地有少量藏本。这让他的兴趣更加浓厚,虽然社会暂时还未认识到贝叶经的价值,但如果现在能够开始寻找珍藏贝叶经,那么人类的文化遗产不就能够更多地保留下来吗?
从此,白十源在工作之余,有空就到祖国的西疆以及西亚、南亚的各个角落寻觅,从国内的西藏、新疆,到国外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古丝绸之路。
如今,据白十源介绍,他已搜集到不同年代、不同文字的大量贝叶经,时间跨度逾两千载。而当年无人识得的贝叶经,终于也逐渐开始发挥它尘封许久的价值。就在今年11月初,白十源与兰州大学达成合作,将自己收藏的约150万片贝叶经资料提供给兰州大学教学科研使用,双方还将共建贝叶经研究院,开展贝叶经的整理、分类和研究工作。
3.
抢在竞拆前,购藏徽州古建
如果说贝叶经是“佛教熊猫”,代表的是传进中国的外来文明,那么,白十源收藏的徽州古建可谓“古民居熊猫”,代表着他希望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文化。
没错,白十源以一己之力,收藏了一栋栋结构完整的徽州古建筑。说到“收藏”,我们会想起书画、瓷器、家具、丝绣甚至奇石,而白十源对徽州古建筑的收藏,竟然从1985年就开始了。
那一年,白十源和朋友同游黄山,黄山归来的闲暇之际,他在徽州星罗棋布的民居村落闲庭信步,谁料这一逛,竟然流连忘返。生于北京、长在北京的白十源,被那些清丽画卷般的徽式建筑深深震撼了,粉墙黛瓦马头墙,雕花精致却又古朴典雅,恍如走进了古典画册。
白十源恨不得时光永驻,就此停留在这些精美的古建村落里。可是他很快发现,刚刚富起来的当地农民正在拆旧建新——这不怪他们,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徽州古建早已被岁月刻上风霜,加之城市里的楼房明亮、干爽,又能够保温,农民们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再合理不过。可是,白十源看在眼里心里着急:这些古建筑拆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可能不知道古建的价值,拆了不为过,自己当时就意识到了徽式古建的文化内涵,还不行动,那就是罪人了。
那时,安徽的村落里也有不少外来的收藏者,但他们买下收藏的常常是古建拆下的小物件,比如一扇门,一个槛窗,几根雕有精美图案的冬瓜梁。除了这些,古建筑的其余部分都被直接丢弃了。
昨天下午,将于12月29日上映的贺岁喜剧《妖铃铃》走进大学校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上演了一场“斗地主大会”。监制陈可辛、导演吴君如携主演张译、吴镇宇、方中信、焦俊艳等人出席。
作为国内首部电信诈骗题材的电影,《巨额来电》近日在京举行首映礼。该片由香港导演彭顺执导,张孝全与桂纶镁这对老友在片中“再续孽缘”,饰演一对四处行骗的“雌雄大盗”。
33岁的刘吉桐是这家餐厅的经理,每天不光为700多位老人的吃饭问题操心,还经常找他们唠唠嗑,时间长了,就成了这些老人口中的“贴心人”。
2017年无论对丁山华还是他麾下的上上,都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年:上上迎来了50岁的生日;丁山华步入古稀之年,他的目标是让上上能够成为“百年老店”“行业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