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国首个冰芯实验室
南极归来后,秦大河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但他表示:“我是一名冰川工作者,我的心已飞到了实验室,从南极带回的800多个雪样还等着我去分析研究呢。”
秦大河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对带回的雪样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发现和创造性成果。这些成果对认识组成南极冰盖物质水汽的来源、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以及南极海冰的进退规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雪样分析进行得并不顺利。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和分析仪器对这些雪样进行分析测试。所以这些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只能放到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冰川实验室完成。当时,秦大河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为中国建立一个冰芯实验室。
“自己没有‘武器’、没有实验室,这是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缺陷。艰苦的野外工作获得的宝贵科学素材,必须要有实验室进行分析。”秦大河说。
可当时国家并不富裕,科研经费也很少,建一个实验室至少需要上千万元,这对秦大河和他的研究团队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一次,秦大河见到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周光召关心地问起秦大河有没有什么困难。秦大河想了想,答道:“能不能帮助我们把实验室建起来?我想先要一台仪器。”
于是,冰芯研究室有了第一台仪器——价值165万元的MAT251型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
有了仪器,还需要安放仪器的地方。在建实验室大楼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他曾四处筹钱,凑够了首期工程款就立即开工,秦大河为国家建冰芯实验室的梦想终于一步步实现了。
现在,冰芯实验室已经从最初的中科院院级实验室,于2007年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成为“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以冰冻圈科学命名的研究机构。
2008年7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我国冰冻圈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研究”(973项目)提出“变化-影响-适应”的研究主线,在随后的“超级973”项目(地学第一个A类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中,该研究主线得到进一步凝练;2016年,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冰冻圈服务功能形成机理与综合区划研究》进一步提出建立“自然-变化-影响-适应-服务”的冰冻圈科学体系,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将冰冻圈功能和服务与人类福祉关联起来,展开研究。2017年,我国提出“冰冻圈地缘政治”课题,冰冻圈科学体系日臻完善。
为人类福祉做卓越贡献
全球变暖的今天,冰冻圈科学已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早在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在联合国麾下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气候系统各圈层和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将气候系统五大圈层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联系,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研究进行科学评估。
1990年以来,IPCC先后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成为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开展谈判的科学基础,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威文件,也是各国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采取行动的重要科学依据。
秦大河与IPCC结缘始于1995年,他是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后,他在第四、第五次评估报告编写期间担任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主席团核心成员,直接参与和领导IPCC工作长达21年。
秦大河于2012年参与领导撰写的IPCC《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获得了国际实践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沃尔沃环境奖,这一奖项授予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卓越创新或科学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评委会认为,该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同全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气象局局长。“气象部门不仅要观天,还要测地。”这是秦大河经过广泛调研和缜密思考后,为中国气象业务提出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气象业务将由传统的气象预报领域向更为广阔的气候系统领域跨越。他提出了“大气象”的理念:“气象事业不仅仅是天气,还应当包括气候和气候变化工作,再加上生态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空间天气等等。”
为此,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气象局邀请了全国70多位两院院士、300多名科学家,开展了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研讨,形成《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总结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思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气象界唯一的一个国务院专发文件,气象事业成为为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服务的事业。
作为冰冻圈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秦大河认为,中国是冰冻圈大国,理应加强冰冻圈科学研究。“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顺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紧扣人类和国家发展脉搏,努力创建中国科学家倡导的科学理论,引领学科发展,努力完善冰冻圈科学体系。”秦大河说。
2007后,秦大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上。至今,他为国内十多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冰冻圈科学概论》和《气候变化科学概论》两门课程。他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在他记得满满的日程表上,大部分事项都是科研和教学。甚至在70岁以后,他仍远赴北极、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冰盖腹地考察。秦大河说:“我是科学家,落叶归根就是回归科学人生,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