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真心
“所谓的‘奇迹’,都是用心使然”
凌锋常思考:今天科学技术发达,医疗条件好过历史上任何时候,但医患矛盾却不断加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在下降。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我想,问题出在人文上,一旦人文缺失,人就会异化成服从工具的冰冷机器。只有弘扬大医精神,才能把缺失的人文找回来,把异化的医患关系重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凌锋说。
为了“找回人文”,从2012年起,凌锋规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所有年轻住院医生、进修医生、研究生都要写叙事病历,每人每月一篇,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抓手。迄今,科里收集的叙事病历已达3100多份,每一篇都是一个患者、一个家庭的喜怒哀愁,也是医生与患者的共情、共鸣。凌锋非常重视叙事医学病历的书写:“倡导叙事医学可以唤起医生的人性之美。”
今年6月,由凌锋策划、神经外科医生口述的《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一书发布,详细记录了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0多位医生从业时的初心、行医时的用心、决策时的揪心、出现问题时的痛心等一系列真实的内心感受,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我国医护人员的艰辛和奉献,帮助社会公众了解医学知识,体会医者用心。
“老于事件”一直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梁建涛的一个心结,书里真实还原了那场梦魇般的手术:患者老于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破裂,急性脑膨出,术后未能醒来……
梁建涛是凌锋的学生,事情发生后,他在电话里大哭,凌锋开导他:要有勇气面对失败,正视每一段痛苦的经历,是每一个医者成长路上需要迈过的一道坎儿。
“有时感觉凌导就像是一位家长一样,时刻关心、教导着自己的孩子。”梁建涛说,“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神经外科手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尤其需要谨慎,需要用心。”
一颗执着心
“梦想不成真都难”
看准了一件事,凌锋就要坚持到底,她的血液里满是执着的基因。
2000年,凌锋接到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萨米教授的邀请,前往德国参加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INI-Hanover)的落成典礼。这座脑型建筑让凌锋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它和它代表的科研理念“搬回”中国。
2004年7月,宣武医院和INI-Hanover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2018年底,拥有345张床位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开始运转,“脑型建筑”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基金会授予中国的唯一神经外科培养基地。
“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执着的践行者。”从1993年大学毕业就一直跟着凌锋、2014年从老师手里“接棒”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张鸿祺说。
这种执着劲,也体现在凌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上——她是通过自荐,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后来又连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2008年起,凌锋连续8年上交提案,呼吁“医闹入刑”:“我不是单纯写提案,还跟公安部、卫计委、司法部等部门反复沟通,追了很长时间。”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医闹”入刑:“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颗传承心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子?”
2019年8月,第三届国之名医榜单公布,来自87个三级疾病专科的304位杰出医生入选,凌锋和赵国光、张鸿祺、焦力群、菅凤增同时“榜上有名”:一个团队竟有5位!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子?”凌锋一直非常重视学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想来想去,最后我想,应该是靠文化,靠建立共同的理念,来把全科的医生、护士凝聚在一起。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珍爱生命,担当责任’。”
为建立一支好的团队,凌锋想了不少办法。首先就是建章立制:自到宣武医院,凌锋就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全力以赴,尽善尽美”作为神经外科的科训,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为了让科训真正落实,凌锋制定了“手术预案制度”,要求全科医生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一起把当天要做的手术报告一遍,包括病历简史、查体阳性体征、影像学片子、可能遇到的风险及解决方案等,研究生还要用英文报告。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宣武医院院团委书记、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洪韬说:“这个制度曾多次被要求简化或撤销,但凌教授坚持保留下来。它像一块磨刀石,把团队中的每个人磨练成了‘用心’的精英。”
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入全国首批重点临床学科行列。
凌锋眼里的“团队”,不仅局限于宣武医院,她的视野甚至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凌锋等人的努力下,2019年9月9日至12日,由世界神经外科最高级别的学术组织,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举办的2019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特别大会在京举行,这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行全球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