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与天地对话:好奇心驱动,无问西东

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朱进希望更多年轻人仰望星空

2020-01-03 14:20:28

  天文的门槛并不高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过北京天文馆的,一种是没来过北京天文馆的。”

  ——朱进微博

  朱进刚来天文馆工作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为天文事业多培养优秀人才,“很多学习特别好的人,最后不一定学天文。这么好的领域,没有最优秀的人来学,太可惜了”。后来发现,“天文馆跟天文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我也慢慢感觉到,天文其实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和每个人都有关系,不一定非得成为专业天文学家。因为,有好奇心的人,会更有幸福感。”

  翻看朱进推荐的一本书——《天文馆简史》,扉页上的文字充满甜蜜:

  “怀着期待的心情,所有人排队走进一个带有巨大圆顶的大厅。观众落座后,大厅内逐渐变暗,黑暗笼罩,营造出不同寻常的氛围。接着,穹幕电影开始,我们仰起头,看着繁星逐渐在圆顶上显现。随着光影的移动,讲解员的声音缓缓响起,广袤的宇宙在我们头顶加速流转,爆米花和冰激凌还在口中留下一丝甜味……”

  记者有一次参加隔壁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的座谈,周院士说,对恐龙的热爱,多数人最多保持到12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于天文呢?多数人对童年逛天文馆的美好回忆,难道只能留着陪下一代再来重温?

  天文爱好者,除了逛天文馆,阅读相关书籍,进阶是否需要天文望远镜傍身?一步步深入,会不会由此踏上“烧钱”之旅?

  朱进在采访一开始就先给记者扫盲:“一般人可能会觉得,作为天文爱好者,得买个天文望远镜。其实,肉眼是最好的观测设备,初学者我都不建议他们买望远镜。”

  “很多天象,比如彗星、流星雨,其实用肉眼欣赏就好。望远镜是比人眼好得多了,但它口径一大,视场会非常小。所以越好(贵)的望远镜,口径越大,视场就越小,只能看到天上很小的一块。当然,也可以看到更暗的天体,把挨得很近的天体分开,能看清楚细节。”

  不过朱进也提醒,一般的天文爱好者,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天体是恒星。在专业的望远镜里,恒星也是一个亮点。并不像大家想得那样,在望远镜里就能看见好多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的东西。

  “那些炫目的深空天体照片,是因为相机可以长时间曝光,肉眼绝对做不到,因为肉眼看目标是实时感知的;其次,深空摄影还可以叠加处理,提高信噪比,突出天体细节。所以深空摄影的照片比肉眼观察的细节丰富得多,亮度也会提高很多。”

  天文学的初始是观测,在没有高级设备的古代,拼的就是视力,但天文又岂止观测?从小视力不好的开普勒,就是因为其出色的数学能力,把导师第谷多年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开普勒定律,他也因此被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与天地对话,无问西东

  “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

  ——约翰尼斯·开普勒

  朱进也是因数学走上天文之路的。他1965年在北京出生,4岁就跟父母去了干校,河南3年,河北7年,高中才回到北京。

  少年时代十年漂泊在外,并没有减弱朱进的京腔京韵:“我别的科目不行,但数学特别好,在河北邢台的时候,家里给我找了一个辅导老师‘加餐’,那个老师原来就读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他对我影响非常大。我高考第一志愿就报了北师大天文系,除了天文系以外,其他所有志愿都是数学系。”

  “我们那会儿高考,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都是瞎蒙的。我语文和英语超水平发挥,所以第一志愿就考上北师大天文系了,后来(对天文)就越来越感兴趣。”说起16岁上大学的往事,朱进谦虚道:“不是少年班啊,那个年代学制不那么严谨,比我年级高的还有比我小一岁的。”

  记者不禁感慨,各科平衡发展之路在当下似是“王道”,学生们都是奋力去堵“木桶的最短边”,而忘了寻找内心的源动力。或许,缺乏对已知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乃至执著,才是很多人真正的“短板”。

  1991年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朱进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后改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一干就是11年。研究领域主要是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之类。因为在1997年就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彗星“朱—巴拉姆”(Zhu-Balam),很多媒体把他称为“追星人”。

  朱进的微信头像却与星空无关——脖子上挂着两个水壶,奔跑在积雪尚存的山路上。2015年9月,因体检亮红灯,他开始恢复中断了30年的跑步。每个周末去参赛,全国各地到处跑。从半马到全马,一年后,基本升级为越野跑。

  可能就像他说的,天文是一个不用太跟人打交道的学科,天文学家也多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更多时候是孤独地与星空对话,跟跑越野差不多。

  不过,最近因为一部纪录片一直在跟拍朱进的导演王松倒不这么认为:“朱进特别热情,剧组因为各种原因放他‘鸽子’,再约,照样乐呵呵配合。”

  对于未来会倾注更多精力的科普工作,朱进肯定地说:“做科研其实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基本上没有那么大区别,不差我一个人;但做科普,勾起更多人的好奇心,或许会有更深远的影响。”

  作为天文界“奥林匹克”的IAU,这次分给各国家地区命名的系外行星系统,也很贴心地都选择了当地方便观测的亮星。比如“羲和”与“望舒”所在的天琴座,我国境内一年内有9到10个月都能看到。

  虽然天文和航天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领域,为了普通人“追星”更容易上手,朱进在天文沙龙上也和大家重点交流了人造天体观测与拍摄。事实上,2019年底我国接踵而来的两大盛事:12月26日中午几乎跨越全境的日偏食,12月27日晚“胖五”的完美复出,吸引了众多“追星”“逐日”者,整个周末,相关照片和科普贴刷屏朋友圈。

  在很多科学家眼中,科学精神是比科研更加神圣的使命,替天文爱好者们庆幸,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期待更多人开始仰望星空。(记者李牧鸣)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旅美华侨戈峻:离中国越近,离未来越近

    翻开他的履历,光彩亮眼: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英伟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半年前,这位爱好科技、喜欢挑战的旅美华侨,又完成一次职业生涯的转身:结束近30年跨国公司任职经历,投身中国民营企业天九共享集团,任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全球首席执行官。

  • 吴丹勇:坚持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责任并重

    近日,2019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京举行,天士力控股集团在本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获得公益慈善奖。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吴丹勇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天士力作为大健康品牌企业,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把“创造健康,人人共享”作为企业使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