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和方舱医院体现中国的速度、力量和智慧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在武汉市床位严重不足急需扩充床位的情况下,4万多建设工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昼夜施工,上亿网友“云监工”,十多天内建起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接着,武汉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后建成16家方舱医院,打响了“应收尽收”的总攻战。
梁万年:要扩床,怎么扩?我们很快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怎么把现有的一些建筑很快地转换?这其实就借鉴了过去紧急医学救援当中的帐篷医院,就是把帐篷撑开里面就可以收治病人,甚至可以做手术。我们的体育馆会展中心又高又宽敞,水电气、照明只要稍加改造,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医院。这里面其实难度很大,要求也很高,它不仅仅是建一个空间让他有床睡,更重要的是这张床要有一定的救治设施,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有通风要有取暖等等,这些措施都要跟上。最早的时候,29个小时,三家方舱医院就建设起来。这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人的智慧。
传统医学发挥作用 中西医结合救治成为亮点
一系列组合措施下来,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把重症病人集中到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由高水平专家团队实行“一人一策”进行救治。而在整个疫情防控救治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成为亮点。
梁万年:这次我们国家的新冠肺炎救治,充分广泛地使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尤其是在轻症病人的救治过程当中,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福祉。除了用西医的办法来救治以外,我们用自己的传统医学来救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疑问到赞叹 什么让世卫组织考察组专家的态度转变?
从2020年1月3日开始,中方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1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中国武汉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通报。2月中旬,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组成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赴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调研。考察组成员包括美国疾控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梁万年担任联合考察组中方组长。
梁万年:我和他们接触了九天的时间,他们实现了几个转变,开始来的时候他们总是感觉,中国所采取的最严格的围堵战略能有效吗?他们怀疑这个围堵能不能操作,能落实到地吗?他们来了以后看,他们相信了。第二个对湖北尤其是武汉,这么大的医疗压力能应对得了吗?会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恐慌?因为当时我们提的口号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他们看了我们的定点医院,看了我们的方舱医院,他们相信了。第三个就是老百姓对你这种严格的社会管控措施的接受度问题。他们到武汉看到老百姓自我牺牲,隔离在家,非常感动。这个是他们感受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