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河北刺绣类工艺美术大师刘玉霞:劈线成丝 刻画传神

2020-06-09 09:10:22 来源:人民日报

  河北石家庄市桥西区的资深绣娘刘玉霞,擅长用极细的丝线进行刺绣,能把普通的绣线分成16缕或32缕,再用其中一缕对花鸟或人物进行“精细雕琢”,一朵花瓣上的红色可达七八种,自然程度几可以假乱真。2012年,刘玉霞成为河北首位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刺绣类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刘玉霞(见图,本报记者史自强摄)的刺绣工作室里,倏地,进入了一个静谧的空间……

  刘玉霞双眸专注,两手于布面上下交替拉伸,下针谨慎,线如游丝。

  布面上的红色花瓣,色彩愈渐饱满。细看之下,已由浅入深有五六个色差了,色彩的渐变如同真实花瓣敷于布面。

  何以灵动至此?刘玉霞道出其中玄机:细。

  搭在绣架一旁的丝线是刺绣的基本原料,根据制线原料和工艺的不同,粗细有时稍有差别,但通常在0.3毫米左右。把这样粗细的线,细分成三四缕,取其中一缕进行刺绣,在行业中已属“细活”。但刘玉霞的选择是,将一根丝线“劈”成16缕。

  将针尖对准丝线中部,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被劈成1/16的丝线到底有多细?其松弛时无形,拉紧时乍现。将一缕这样的细丝线置于沏好茶的杯子上,丝线随蒸汽上下翻飞、起舞,久久不落。

  这还不算极致,“在一些人物面部刺绣过程中,甚至要用到1/32的丝线”,刘玉霞说,刺绣不同于绘画,两点之间只能用直线,只有用极细的线,精细雕琢,才能刻画出人物面部的弧度和自然走向。

  通常而言,静心学习刺绣四五年,便能掌握所有基本针法。然而掌握针法并不等于绣功熟稔,在呈现弧度之时,尽管下针千百,但有时仍旧“拐不过那个弯儿”。

  线之细,对眼力是极大的考验。下针点的选择基本全部成了“微距”操作,排线稍有距离,图案就可能产生缝隙,留下瑕疵。而最难的是,由于丝线历经几度细分,线与线之间的色差已经变得微弱难辨,尤其是相近的颜色,做色彩过渡之时,就更加依赖于绣娘多年练就的辨色能力了。

  小时候,刘玉霞的母亲会在她的衣服、鞋子上绣图案,那时她便开始接触刺绣技艺。成年后,刘玉霞又对油画、水墨画等艺术形式进行钻研,将其中一些色彩原理运用到刺绣当中。

  依托于臂力和腕力的精准配合,刘玉霞的拉线动作非常轻柔而缓慢,如同抚摸婴儿的头发。手疾了,细线极易断裂,因而“飞针走线”在这里并不常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水滴石穿般的细细累积。

  一个星期的时间,建筑工人可以建起一层楼,货车司机可以从南到北,而在刘玉霞这里,一个星期所完成的仅仅是一片花瓣。整件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要耗费一年以上的时间,多的时候,需要几年的光景。

  作品用线虽细,但摸起来并不单薄,厚墩墩的很有质感。刘玉霞说,每个细微的部分,都要来回绣上几十遍,不断地覆盖,不断地渲染,去刻画光泽的细微变化,尽可能地还原花鸟人物等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

  为描绘花瓣,刘玉霞经常去公园长时间驻足,细细感悟不同光线下,花瓣色彩和明暗的变化,以求真切。“刺绣就像一种话语,反映的是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情’和‘魂’。”刘玉霞说。(记者  史自强)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女群剧里演“毒舌” 潘粤明是怎么想的

    将“什么时候结婚”这样的社会话题搬上荧屏,探讨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正在热播的女性群像剧《谁说我结不了婚》受到网友热议。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演员潘粤明,对于这部剧和剧中角色,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 独臂少年:敢为梦想拼尽全力

    6月4日,张家城早课前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视频里,一名独臂篮球少年运球的手速和过人的敏捷,让NBA球星斯蒂芬·库里震惊了。6月4日,#库里寻找独臂篮球少年#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接近3亿。“他的名字是张家城,今年13岁,来自广东云浮。”1.3万热心网友在库里微博下留言,帮助库里找到小张。46.8万网友点赞,惊叹于热爱能够创造的奇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雷军:激发“卫星互联网”活力

    近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颇有几分意气风发,这源于公司的扭转颓势。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2020年一季度报告,疫情下行业普遍受挫,小米手机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令市场刮目相看。

  • 陈宝瑞:确保让每一滴南水进管网时都是放心水

    从2012年成立时,项目部只有管理团队几个人,到现在整个水厂有上百人的职工队伍,郭公庄水厂副厂长陈宝瑞颇为感慨:团队技术能力的成长,积累了一些经验;水厂建章建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完善;以及每名职工“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辜负自来水人“视水质为生命”的初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