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吕宏鹰:聊出130条线索破案40余
//www.workercn.cn2014-02-23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吕宏鹰正在读曾经的管教对象寄给自己的信 冯畅摄

吕宏鹰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冯畅摄

  人物简介

  吕宏鹰,男,36岁,2003年参加公安工作,在湖北省武汉铁路公安局武汉铁路公安处当了一名刑侦民警,打“黄牛”、抓毒贩,打过不少漂亮仗。2008年底,他成为武汉铁路公安处看守所的一名“全托管教”。5年有余,他接触过数百名在押人员,管他们吃、穿、住、学、教。就在这1800多天的交流里,他得到了130多条线索,破案40多起,抓获12人。2013年9月,他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拘留所化解社会矛盾先进个人”。

  “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关怀,违法犯罪有时也是因为缺乏周围人的关怀才会发生。”

  ——吕宏鹰  

  说起在看守所“破案”的诀窍,吕宏鹰没有讲长篇大论,只用了一个词语:以情化人。

  感化“倔老头”康明的经历,让吕宏鹰记忆深刻。

  2012年5月,年近60岁的康明因涉嫌重大犯罪进入武铁公安处看守所,抵触情绪很强。体弱多病的他,在所内晕倒过好几次。

  作为“全托管教”,吕宏鹰常陪康明去医务室治疗、陪他在休息时间晒太阳。康明精神压力大,吕宏鹰总是放慢节奏跟他谈话。

  2013年2月的一天,康明的病情因天气原因加重,吕宏鹰和几名同事带着他来到医院。吕宏鹰找来一辆推车,推着他在医院大厅里穿梭。

  正在医院一楼推着康明办治疗手续,吕宏鹰一抬头看见了自己的父亲。

  吕父手里也拿着等候检查的单据,看见儿子正推着一名戴手铐的病人,明白儿子正在工作。

  “跟你说我生病少说也有半个月了,没见你陪我来过一趟医院,倒是陪着别的老头子来了,儿子养到别人家去喽!”吕父跟自己儿子开了句玩笑。

  吕宏鹰简单问候了父亲,又继续推着康明去诊室。

  回到看守所后不久,康明主动找到吕宏鹰,说出了之前自己未曾透露的犯罪事实,为警方顺利破案提供了帮助。

  “线索都是可以聊出来的,特别是刚进来的那些人,往往多关心他们、多问几句就能问出同伙。”

  ——吕宏鹰  

  26岁的小毕,因涉嫌团伙盗窃被抓,进了武汉铁路公安处看守所。

  既然是团伙盗窃,吕宏鹰就想试试能不能问出其同伙的信息。但小毕对同伙信息保守得相当严密,一点儿也没放出来。

  吕宏鹰明白,团伙成员彼此间会有攻守同盟,如果某人被抓,不能说出其他人的信息。吕宏鹰并不气馁,他帮小毕分析:如果供出了同伴的信息并劝他自首,不仅自己能立功减刑,同伴也能因自首而减刑,是件“双赢”的好事。

  小毕最终想通了,说出了同伴小唐的联系方式。

  吕宏鹰试着给小唐打电话,劝他投案自首。对方表示自己“了解了”。

  几天后,吕宏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小唐妻子,询问案件的具体情况。吕宏鹰向对方详细说明情况,并经上级批准同意,安排小毕跟小唐通话。最终,妻子陪着唐某从湖北省黄冈市坐车到武汉铁路公安处看守所自首。

  如今,每日沟通成了吕宏鹰了解管教对象性格、掌握他们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他每天都要进行一到两次谈话,时间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认真观察、仔细聆听,发现新的案件线索。

  “我们对在押人员的了解,在他们进来(看守所)开始、出去结束。但吕宏鹰做过5年刑侦,能了解他们进来前发生的事及心理,就能聊出不少破案线索。”胡警官曾是吕宏鹰的“带班师傅”,他这样评价吕宏鹰。 (本报见习记者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朱佳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