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工人“专家”孙永泉:每天在地沟工作7个小时(图)
//www.workercn.cn2014-05-15来源: 中工网——《黑龙江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一汽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车桥车间装配工段,后桥时常出现漏油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现场的员工。可是,经过多方努力始终未能解决。车桥车间工段长孙永泉到市场上,找到同类车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三个月的跟踪和验证,最后采用5900红色硅胶替代密封填料,彻底解决了后桥漏油问题。工友们对他投去了赞美的目光。

   年初,大批气刹车出现刹车“抱死”现象,孙永泉默默地寻找不同批次的同类问题,收集整理出了第一手资料,对新下线的车辆进行针对性问题分析。同时,找到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车进行场地试驾,观察刹车拖印,发现桥壳固定孔由于加工胎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孔位左右偏离不定没有一致性状况。当时采用扩孔加工从13.5mm孔扩到16mm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刹车“抱死”问题。

   孙永泉经过反复研究提出改变加工固定孔定位办法,通过采购部和质量保证部与供件厂家取得联系,在质量保证部的支持下,与供货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了六轮的协商和研究,用数据和16次综合研究结果说服了供货厂家改变了汽室支架孔的加工工艺,最终保证了孔距精度,彻底消除了小解放轻卡车气刹“抱死”的问题。

   孙永泉在解决刹车“抱死”问题时还发现,刹车间隙的调整过度依赖于人员的素质,一致性得不到保证,通过总装动态检测线的合格率仅为45%左右,大部分车辆需要进行二次甚至第三次调整。

   为了摸清刹车调整的操作要素,一段时间,他每天要在地沟中工作7个小时,调整440多个车轮。在经过一周的地沟经历后,整理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工作要点,并利用数理统计学对刹车间隙值进行数理统计,得出了最精准的调整状态。他带着问题查阅了国内、国外的学术论文100余篇。

   由于英语能力有限,他就24小时揣着英文词典,时常午饭吃了一半就左手按着字典,右手飞快地写着一些试验记录。一个月后,他联系了南方一家公司,为他加工出了自己的专利“后桥刹车调整及跑和试验机”。通过他的专利发明,不但保证了公司级质量DRR(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的完成,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小解放系列车型整车质量。

   凭着钻研和实干劲头,孙永泉完成了K2、K4全系车随机零件13种6500个的检验,分析出装配工艺、零件质量、操作工具等5大类,共计12个问题。确立57个建议项目,解决工位干涉16项,定置管理不到位26项,工夹具不合理问题11项。通过持续改进,后桥生产效率与企业搬迁到新厂之初相比,提高了3.3倍,相当于每年可多生产产品车600多台份,全年增收3000多万元。对此,工友们都佩服地称呼他为“专家”。今年五一前夕,孙永泉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王景波/首席记者/刘少炜/文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