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6年来,他如一把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阿爸格干”,这个亲切的称谓,就是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品质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他就是甘肃省“最美乡村教师”——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教师张拉毛东智。
代乾村平均海拔3400多米,年均气温-2℃,属高寒湿润气候。1988年秋天,张拉毛东智从天祝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抓喜秀龙乡代乾小学。当时,这所学校条件异常艰苦,既不通电也不通车,信息不畅、校舍残破,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师生用水要到2公里远的代乾沟去挑。
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曾苦恼过,也想过一走了之。可是当看到由于教师频繁调离,许多孩子开始厌学、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后,张拉毛东智最终决定留下来。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拉毛东智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奖励成绩进步的同学,并为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家在青海省门源县珠固乡的谢曼拉加,在学校寄宿就读,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张拉毛东智和妻子商量后,干脆把谢曼拉加接到家中,一方面解决了孩子的食宿,另一方面又能辅导他的功课。每到放寒暑假时,他还翻山越岭跋涉20多公里送孩子回家,开学再把他接回来,直到孩子六年级毕业,两人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
2006年,学校撤并成为教学点后,仅有的一名炊事员被调往其他学校,解决寄宿学生的吃饭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张拉毛东智一想,与其花上千元雇一名炊事员,还不如把这笔钱省下来资助困难学生。说干就干,他索性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当起了炊事员,挑水、生火、洗菜、做饭,孩子们吃饱了、吃香了,他便觉得特别满足和幸福。
每到夏季,是张拉毛东智最繁忙的时候,代乾村村民放牧时就把孩子托付给他。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头疼脑热,都由他操心。2007年3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叶沛江的孩子得了重感冒,张拉毛东智无法与家长取得联系,一直守着叶沛江输了两天三夜的液体。
多少年来,学生都不叫他张老师,而是叫他“阿爸格干”,藏语意为“老师爸爸”。
多一分付出,就多一分收获。这些年来,张拉毛东智曾多次被乡、县、市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去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记者 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