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一次见到耿喜堂,是在他位于省会富邦大厦的办公室。记者敲门进入,耿老师和袁老师(耿老师的太太)正在悬挂一幅世界地图。环顾整个办公室,墙面挂满了耿老师和留学生们的照片,整整齐齐。
用爱铺就孩子们的留学路
坐在椭圆形的桌子旁边,耿老师用特有的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说,自己是地道的石家庄人,老家在鹿泉。打开话匣子自然绕不开目前从事的留学行业。耿老师说,13年来,自己只做新西兰留学,目前有石家庄公司和唐山分公司。他不认同别人说自己的公司是“小而精”,他总结为“专而精”。 “没有哪个留学机构的新西兰留学部会有三个人,一般会是澳新合在一起。我们只做新西兰留学。”在交谈中,记者发现,耿老师心中的账单还不止这一份儿。在新西兰,张同学寄宿家庭的妈妈晚上帮孩子煮咖啡、专门做蛋糕为其加餐,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同学在学语言期间和同学谈恋爱了,耿老师及时向家长“通风报信”;刘同学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袁老师连夜开车把学生送到医院(当时耿老师正在国内)……提到这些,耿老师像是在说自己家的孩子,如数家珍。做这些琐碎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耐心。某个不起眼的小事,可能会花去多半天的时间,还要搭上油费和钱财!在国外,别人是不会免费去做这些的。耿老师说,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留学工作,他觉得最主要的是帮助这些想去新西兰留学的孩子,看到他们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说实话,有太少的留学机构能做到像他们这样提供免费的后续服务,耿老师每个月都要给留学生开一次会,约束他们学习语言期间不能买车、不能谈恋爱,约留学生到家里烧烤。对于一个在新西兰工作生活时间比较长的人来说,有些事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新去的留学生来说就是决定关键的大事儿。
坚守,只为做得更好
做了13年的新西兰留学,期间有别的国家的政府官员建议耿老师尝试这些国家的留学业务,耿老师回答,把这一件事做好就行了,重要的不是贪大,而是求精。另外就是把留学的后续服务做到位。孩子不是物品,家长把孩子送出去,不能有一丝闪失,没有哪个家庭会受得了。当然,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提到耐心的养成,耿老师坦言,这与自己的天性有关,也与自己的经历有关。高中毕业之后,耿老师在村子里的砖厂带着40多人烧砖,那时候的生活苦是苦,但是很有乐趣。1977年恢复高考了,当时的耿老师对此毫不知情,到了1978年3月,耿老师得到了这个难以置信的好消息,每天从早晨6点学习到第二天凌晨1点,一说哪道题,耿老师能告诉你它在哪一页。功夫不负有心人,耿老师被提前批院校——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录取了,且选择了自己当时的强项——英语专业。训练、站岗、打靶的生活紧张而充实,同学们主动在操场读书、听广播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纪律的约束让他做事保持原则。20年的部队生活,对耿老师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耿老师这样说,留学是服务行业,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送出去的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值得他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