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光敏:“郭凹村”就是我的根(图)
//www.workercn.cn2014-09-25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陈光敏(右二)在走访群众。

  金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新安县西部深山区的郭凹村,在连绵的群山臂弯里,映着湛蓝的天空,一个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小山村让人眼前一亮,一条条道路宽敞平坦,一栋栋新颖、气派的楼房拔地而起,学校、卫生室、游园、超市、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走进村民家里,家用电器,时尚家居也是应有尽有。更令人惊讶的是,百余户的村子,30多户拥有小汽车,让人仿佛走进一个隐藏在深山的“小都市”。

  在村子的广场上,记者见到了正在健身的于士全老人,问起村子为啥建得这么好,老人一脸欣慰,自豪地说:“因为俺们村有个好领头人——陈光敏!”

  老人说的陈光敏就是郭凹村的村支书。1981年,19岁的陈光敏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两年后,到村委会任会计、村委会主任。1991年起,陈光敏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记者了解到,郭凹村地处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主景区内,曾是1948年豫西解放战争中著名的“莲花寨阻击战”的主战场。过去,郭凹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用电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村民面前,外地媳妇不愿嫁到本村,青壮年要么做上门女婿,要么“打光棍”,人口一度锐减。

  1991年至1992年,豫西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陈光敏和村委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到市里、省里邀请水利专家实地探测。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村子从350米的岩层下打出了水。陈光敏又一鼓作气,带领群众建起3个水塘,铺设管道,让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沟套沟,岭挨岭,山路崎岖真难行。去趟镇里带干粮,去趟县城像进京。”陈光敏和班子成员历尽千辛万苦,八方筹资17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连接莲花、安里、西岭三村,长8.8公里、宽4米的柏油路,连组接户,与城镇公路贯通,受益群众万余人。

  “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是村里学校状况的真实写照,每逢下雨,为了安全,学校只好放假。陈光敏一方面发动党员、群众义务出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方面向外求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筹资41万元建起了标准学校。

  近年来,村民们在陈光敏的带领下,建设新村。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建设四层高的楼房6幢,2万余平方米,使全村125户1000余口人彻底告别了土窑洞、土坯房,实现了集中居住。

  村子富不富,完善了基础设施只能算是迈出了一小步,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产业,那么郭凹村的《致富经》是什么呢?

  2007年,村里建起了洛阳“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开发出了享誉四方的山野菜、柿子醋、小杂粮等土特产,昔日的皂角芽、棠梨花、洋槐花、山韭菜等野菜被就地采摘、浸泡去苦、高温消毒后真空包装。“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是县城5家土特产商店的供应商,产品远销洛阳、郑州、西安等城市。兴办企业除了吸纳本村40多人就业的同时,每年野菜集中上市季节,还带动包括郭凹在内的周边4个村300余人参与采摘,每年村民累计能从公司领取工资35万多元。

  谈起下一步发展,陈光敏告诉记者,主导产业为土特产深加工项目的河南丰之颐有限公司打算投资1.1亿元,与村里的“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将山区土特产作深作大,有了大企业的支撑,村里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干村干部不容易,干山区的村干部更难,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村里干,你后悔过吗?你到底图的啥?”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光敏憨厚地笑了笑,坦诚地说:“要说不想发财,那是瞎话!但咱生在郭凹村,长在郭凹村,郭凹村是我的根,干了这么多年村支书,已经有感情了,看着山村亮堂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我比干啥都高兴!”(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郭建立许金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