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带头养牛,建起2个养殖区 ■发展果园,推动民俗旅游业 ■率先拆自家房屋,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深山小村一步步走向富裕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全国身边好人”彭兴利
中榆树店村位于怀柔区喇叭沟门乡白桦谷沿线,全村共有115户村民,256口人,其中满族人约占67%。三十年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环境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变为道路畅通、院落整洁;收入方式由单一的种玉米,丰富为特色产业和民俗接待等多种渠道。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党支部书记彭兴利。2011年,带领村民致富的彭兴利获得了“全国身边好人”荣誉称号。平时,稍有一点空闲,他总会在村里转转,和村民们聊天。为此,村民们都叫他“全天候村官”。
推动生态发展
实现村民收入创新高
1960年出生的彭兴利,20岁出头就当选为中榆树村村主任,1990年当选支部书记兼主任。他上任之初,中榆树店村是一个单一经营玉米制种的村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300多亩玉米制种地,民居大多为石头房,主街道宽不足8米宽。
起初几年,彭兴利带领大家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了粮食产量,村民手里有了些富裕钱。
“当大家已经感到十分满足的时候,我又想,怎样才能让村民致富过上好日子呢?种地是富不了的,为什么不打破单一的种植业,发展养牛产业呢?”
这个提议引起了乡亲们的争议,许多人觉得手里好不容易有了些积蓄,不愿去冒险投资;也有人担心大家都没养过牛,对这一领域不了解而亏本。
“看着说服不了乡亲们,我就决定自己带头试试。当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想带领村民富起来,自己必须敢于先尝试。”
2000年2月,彭兴利拿出多年的积蓄5000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去丰宁坝上买了19头小牛犊,在自家院后的荒地里盖了一个简易牛棚,搞起了肉牛养殖。夫妇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地忙活起来。当年他们就售出肉牛18头,净赚7万元。
乡亲们见养牛有这么好的收益,都争着抢着要搞养殖。参与的人多了,需要建立养殖小区,彭兴利就出门儿取经,找银行寻求资金扶持。
2001年,他带领10户村民自筹了20万,又以村集体的名义贷款60万,建起了2个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2003年,全村销售肉牛120头,净获利140余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531元,达到历史新高。
在引入肉牛养殖之后,彭兴利又提出建设以“三果园”(太平梨、晚秋黄梨、京白梨)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园,让中榆树店村真正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的三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在种植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摘园等项目,还让村民们尝到了生态旅游经济的甜头,也打开了彭兴利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