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夫妻二人调试放映。
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从车上卸下设备。
26年走村串乡,放映6000多场,观众30万人次,跋涉10万多公里,最远的村子单趟要跑300多公里,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在这片西部高原,许国强夫妇用脚写下自己的故事。
去村里放映,随车带20多个小凳子
10月27日,下午5时,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雷吾村的许国强夫妻二人收拾好放映器材,准备去委曲村放电影。儿子许正东初中毕业,晚上没事,跟着他们一起去。一家三口穿上羽绒服,带上手电筒,出发了。面包车塞得满满当当,许正东只能蹲在器材的夹缝里。
妻子马玉梅坐在副驾驶座,她说:“这里山路多,还是晚上,他一个人出去我不放心,给他帮点忙,心里踏实。”共和县平均海拔3200多米,最高5200多米,草原9月底就开始发黄,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面包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忽高忽低,淹没在尘土中。许国强在村里放电影时结识了马玉梅,“她跟着我一起放电影,我们也都老了,但她从没说过苦……”许国强眼睛湿润了。
半个小时后,终于“颠”到了委曲村小广场。撑幕布、拉电线、摆音箱,他们随车带有20多个小凳子,夫妇俩摆得整整齐齐,像尺子量过一样。
走村串乡,用过毛驴车、摩托车、三轮车
夜幕降临,小村静了。妻子马玉梅选了一首藏族歌曲,把音量调大,以此告诉村民今晚要放电影了。全村60多户2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晚上7时一过,村民三三两两聚了过来。
许国强夫妇和州科协工作人员一起给村民发放科技手册,然后放映宣传片。69岁的村民罗仁欠说:“国强来村里放电影有十五六年了,大人孩子看电影像过节一样。”一位村干部说:“最实用的是科技片。过去牛生病了,只知道喂点盐水,现在明白要喂药。”
每次放电影前,许国强都放一些宣传片,有科学养殖种植、防火安全、卫生防疫等。当地藏族农牧民占多数,许国强夫妇会简单的藏语,就给村民当翻译,一句一句解释,直到他们明白为止,现在开的这辆面包车是当地消防部队对他宣传防火的奖励。而在这之前他用过毛驴车、摩托车、三轮车。
“将来让儿子也放电影”
当天放的电影是《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草原上风大,幕布三次被刮倒。许国强守在放映机旁,随时做些调整。
晚上9时30分,电影结束,村民陆续离开。这里没有路灯,妻子打起手电筒,空空的广场上,三个黑影在忙碌。
刚装完车,轰隆隆一阵雷声,大雨如注……三人赶紧上车,往家赶。儿子说,爸妈经常深更半夜才回家。
到家已快11时了,冒雨收拾好器材,将近12时。两人一年到头收入两万多元,还不如在当地打小工挣的多。“到底是什么让你这么喜欢给村民放电影?”许国强没吭声,抱出一堆荣誉证书、锦旗、奖杯,共20多件,小心翼翼摆在床上。许国强说:“农村缺少文化活动,看电影时最热闹。一听到老乡念叨‘你好长时间没来我们村放电影了’,我就觉得有劲,将来准备让儿子也放电影。”儿子听后笑了,他已跟着爸妈放过100多场了。(张志锋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