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邱建平:检察视听技术的“活化石”(图)
//www.workercn.cn2014-11-17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简介】邱建平,1956年11月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现任上海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处长。

  邱建平1981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第二年就进了上海市检察院技术处,一干就是32年,见证了检察技术各个发展阶段,可谓是检察视听技术的“活化石”。

  平日寡言少语的邱建平,在谈到检察视听技术时,立即变得滔滔不绝,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视听证据还原“3·24”特大列车相撞事故现场

  在上海市西北部的嘉定区南翔镇有个叫匡巷的小地方,1988年3月24日14时19分许,这里发生一起至今仍然是中国铁路事故中,外籍旅客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特大列车相撞事故。当时由于两名司机严重违章失职,造成两辆列车正面相撞,旅客及乘务员死亡28人,轻重伤99人,沪杭铁路中断23小时零7分钟。各方赶来的救援队伍争先恐后奔向出事列车,事故现场一片混乱。

  然而在公诉人起诉两名司机严重违章失职的法庭上,中外旁听人员惊叹,检方提供的事故现场视频、图像证据非常清楚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给事故认定和指控犯罪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当时我正开车去修理摄像机,那时我们已经在车上安装了对讲机,能收到市里突发重大事件呼叫信息。听到消息后我随即扛上摄像机赶去现场,由于及时赶到,现场还未因抢救而遭‘破坏’,取得了第一手的视频资料。”谈起这起事故的视听证据取得过程,邱建平一脸自豪。

  伴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运用全模拟技术率先在审讯中探索采用监控手段,随后发展为一种侦查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为一些案件突破提供方向。

  检察技术参与公诉办案占14.6%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检察机关视听技术现场会在上海召开,总结回顾前十年的视听技术工作,研究讨论视听技术如何为办案服务。1996年刑诉法进行修改,视听资料成为法定证据的一种,也为视听技术在执法办案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邱建平对1996年最高检在天津举行的一个全国视听技术工作现场会议印象很深。“当时我们已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了公诉人出庭辅助系统,我们去天津前就把当时先进的载波通讯传输技术运用到辅助系统中。带着手提电脑到天津会议的住地后,我们通过载波线路把上海检察机关办案现场实景直接呈现在电脑的屏幕上,图像、声音非常清晰。这项技术可以用文字、图片提示等向法庭上的公诉人提供帮助。”说到这里邱建平有些得意。

  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后,上海检察视听技术开始主要用在规范执法上,在最高检“九条卡死”规范执法的规定下,上海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最先开始实行一案一录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邱建平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技术保障和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又深入探索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侦查指挥系统中,提高侦查效率;研发了多媒体出庭辅助系统,以满足出庭时的需要;探索了视听证据转化系统,将视听资料转化为书证等。

  “现在全市检察办案环节检察技术参与办案的数量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3918件,比上年增加30.3%,占到当年全部公诉案件的14.6%,其中视听技术占了相当比例。”邱建平说道。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