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维吾尔玉其温乡有条湟渠,据说是当年林则徐修建的。湟渠的一边是下阿同村,另一边是热万村。和热万村相比,下阿同村缺一个村医。热万村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医,看儿科看得好。娃娃们病了就得带去瞧医生。
“因为没有桥,很多街坊邻居都得绕10公里路才能上大路,再转到热万村去。要是孩子病了,火急火燎的。”从十几岁起,阿布都听过的、见过的耽误治病的事不在少数。“要是能在湟渠上修一座桥,能直接去看病就好了。”
1983年,阿布都跟着师傅学习焊工、铁匠手艺,修桥的愿望越发强烈。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父亲时,老爷子非常支持。“‘是好事就一定要做’,这是父亲的原话。”
当时阿布都刚结婚不久,准备修新房子。他拿出原本用来盖房做大梁的松木做桥身,又在铁砧上打出了上百根蚂蟥钉用来固定。几十天工夫,一座长14米、宽1.5米、高3米的木桥完工了,湟渠上有了一条生命通道,下阿同村有了第一座桥。
“当时没什么技术做防水。木头虽然是好木头,可也经不起雨水泡,日子久了就朽了。”说起第一座桥,阿布都还是有点遗憾。
1993年,第一座木桥要“退役”了。好不容易建起的求医捷径不能断。当时已是村里有名的焊工、铁匠的阿布都按照原先的样子,用原来的材料,在离老桥不远的下游又修了一座木桥。
10年又10年,下阿同村村民的日子日新月异,可村民往热万村求医问药时,还是习惯从阿布都修的桥上走。
“2003年的时候,有邻居跟我开玩笑说,‘阿布都,现在摩托车这么多,我们带娃娃看病要坐车去呢,你也得修个再宽一点的桥才行啊’。”于是,阿布都开始谋划建一座牢固、宽敞的桥。“我从收废铁的人手上买来了各种大号螺纹钢,用角铁、钢条焊出了桥身。再用电线杆下面的水泥墩连接、固定好做桥面……”阿布都说,在邻居的帮助下,第三座桥建好了,水泥的,桥面宽度1.8米。“这座桥,推着摩托车过一点问题都没有。”
30年,阿布都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中年汉。老伴儿说他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修桥。
跳回“农门”书写大人生 | 2009-10-29 |
《工人日报》2010年7月份:职工风采录 | 2009-10-29 |
《工人日报》2010年9月份:职工风采录 | 2009-10-29 |
“滇池卫士”坚守32年 妻离子散报复不断... | 2009-10-29 |
《工人日报》2011年7月份:职工风采录 | 2009-10-29 |
当行善成为习惯 | 2009-10-29 |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 2009-10-29 |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 2009-10-29 |
重庆大学“最美女神”陈嬿丞:捐奖金帮助贫... | 2009-10-29 |
邓德顺:20年花120万解决300户乡亲... | 2009-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