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尼春华:发展民族医药事业是我毕生的追求
//www.workercn.cn2015-02-02来源: 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17岁迈进蒙藏医医院大门,尼春华便与蒙藏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荏苒,如今从医近30年的尼春华,已从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成长为医院的管理者,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蒙藏医药事业。

  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藏医医院,是我省建院最早的民族医院之一。从来到这所医院的那一天起,尼春华就被“蒙藏医药”这一祖国医药国粹深深吸引,从好奇、喜爱发展到痴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挑灯夜战查阅资料、请教老专家、与同事讨论,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蒙藏医药理论,关注民族医药发展动态。

  2006年尼春华当选为医院建院以来惟一的女院长。

  上任伊始,尼春华首先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技术入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以及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方案,实行优秀人才奖励办法等多方吸纳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整合各种资金,将原先简陋、破旧的平房改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门诊综合大楼、制剂中心、住院康复综合楼;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医院购置了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及常规制剂等多种医疗设备,这一切为更好地发挥民族医院的特色优势提供了保障。

  在尼春华的带领下,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中藏蒙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先进单位”、“全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尼春华也先后荣获了“全省卫生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州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并多次荣获全州及州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尼春华的带领下,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蒙藏医疗、制剂、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医院,也是我省惟一的二级甲等蒙藏医医院。

  在为医院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而欣慰的同时,尼春华也意识到,由于地处偏远,分散在全州境内的县级蒙藏医医院还存在医药人才资源不足,制剂能力不强,科研水平低下,特色优势不明显等严重制约民族医药发展的瓶颈。

  要想将蒙藏医院发展壮大,惟有整合医疗资源,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2012年,为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海西州组建起蒙藏医药集团,此时担任了集团理事的尼春华,已在心中描绘出推动医疗机构的协作交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宏伟蓝图。

  在主持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由她牵头开展了“柴达木地区蒙藏医药资源研究”等科研项目和“蒙医银针疗法”、“蒙藏医涂擦疗法”、“蒙藏医放血疗法”等六项新业务,全州的蒙藏医特色疗法现已达到20余种,其中银烙疗法、铜烙疗法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治未病”中心、五疗专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专科;骨伤科被评为“基层省级特色专科”。由她组织医疗集团的专家和制剂人员按GPP标准自行生产的300余种常用散剂、丸剂和专科特色制剂,因质优价廉、临床效果好,深受各族群众的青睐。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尼春华以抢救蒙藏医药古籍文献为己任,带领医护人员积极开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等工作,现已搜集整理并出版了《蒙藏医临床实践汇集》、《柴达木盆地蒙藏医民间验方集粹》两部蒙藏医药古籍。

  尼春华是一位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蒙古族女儿,她深知牧区群众就医的种种困难,更能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专业医疗服务的渴求,为此她每年都要亲自带领专家组,深入到天峻、都兰、乌兰等县以及德令哈市的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同时组织编写蒙藏医药技术资料,编制成册后发给乡村级医务人员,她说:“继承、挖掘、整理和研究蒙藏医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广大牧民群众,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做好这件事。”(记者/何 汀 通讯员/商丽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