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身有残疾,却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15年从未间断。
步履蹒跚的足迹,洒下的是汗水,付出的是爱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生命不息,志愿服务不止。他就是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志愿者谢超,荣获“终生红十字会志愿者勋章”。
时间追溯到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新疆广电局保卫处职工谢超在报纸上看到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就去报了名。一位工作人员看着他有些跛的腿,劝道:“做志愿者很辛苦,你如果不方便就算了。”“没事,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谢超的回答透着坚定。
成为一名志愿者后,谢超的主要任务是敬老助残的社会服务。他的第一名服务对象是崔惠云,一位85岁的老人。第一次上门服务时,崔大妈有些怀疑地看着他:“以前也来过不少志愿者,但都是来几次就不来了,你会经常来吗?”
谢超用行动给了崔大妈答案。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去崔大妈那里,给她梳头、剪指甲、洗衣服、打扫房子。虽然自己经济条件并不好,他还是会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些水果和大妈最喜欢吃的卤制品,带她去逛公园。崔大妈88岁生日那天,谢超和爱人带着刚刚1岁多的女儿,和其他几个志愿者一起,拎着米、面、油、肉和一个大蛋糕,去给她庆祝生日。吹蜡烛那一刻,崔大妈摸着头上的生日帽,开心地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戴呢。”
这一照顾就是5年。谢超成了崔大妈的亲人。几天不见,崔大妈就会打电话给他,“你哪天过来,家里水龙头坏了,你来修修吧!”谢超跑去一看,水龙头好好的,崔大妈从冰箱里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糕点:“这是我专门给你留的,快吃。”
2005年,崔大妈去世了,直到她去世前一周,谢超还跑去看她,那时她已经有些老糊涂,连自己身边人都不认得,却能清楚地喊出“谢超”两个字。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里,谢超成了她时时念叨的人。
15年了,谢超就是这样照顾着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时间见证着他的意志、决心和毅力。长时间“一对一”地照顾,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范志丽因脑积水长年瘫痪在床,从38岁至她去世,谢超整整照顾了她8年。一次春节前后,谢超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看她,范志丽执意拿出50元钱,说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你照顾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面对范志丽的坚持,谢超只好收下。一转身,他就用这些钱给范志丽买了水果等物品。更多的时候,他不光提供志愿服务,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需要照顾的人们买水果、食物及生活用品。虽然不多,可一年下来,也得花不少钱。
爱在延续,在传递。被谢超的精神和爱心所感染,范志丽生前主动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这一心愿终得实现,捐出的眼角膜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范志丽去世后,每逢清明,谢超都记着去给她扫墓;还经常去看望她已经年迈的父母,至今未间断。
双目失明的老人魏万民,谢超照顾他已经10年了。这10年,谢超定期去他家,给他洗澡、理发,还搀着他去逛公园、会展中心,二人建立了割舍不掉的亲情。魏万民老人是低保户,每月卡里有政府发给他的低保金,老人把卡交给谢超,“卡和密码都给你,你去帮我取。”老人话里满是信任。
每到逢年过节,红十字会都要筛选一些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谢超就会帮自己的照顾对象积极申请,领取米、面、油等物品,亲自送到他们家去。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残障人士,谢超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防治艾滋病宣传等公益活动。每逢休息时间,乌鲁木齐市南门、大小西门等地方,总能看见他义务宣传的身影。
多年坚持公益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谢超说,这么多年,他爱人一直赞同他做志愿者,并和他一起去。后来有了孩子要照顾,他去做义工,爱人就包揽所有家务。“我爱人也无偿献血十几年了。”谢超自豪地说。
女儿自小受他影响,也常常和他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如今年仅12岁的她,经常帮助别人,默默地做好事。每逢下雪时,学校的校园里,人们经常能看到谢超和女儿一起扫雪的身影。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个难事,谢超做到了。从2005年开始,谢超把每次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如今,厚厚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
坚持做义工,他多次被评为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2012年,中国红十字会授予他“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称号,全疆仅两人得此殊荣。同时,他还获得全国“五星级志愿者”称号。
今年1月29日,自治区红十字会、乌市红十字会为谢超送来1000元慰问金,谢超用这些钱购买了米、面、油、鸡蛋、酸奶等慰问品,送给那些他照顾的孤寡老人。“把幸福与快乐分享给自己帮助的人,让他们也一起幸福快乐,我感到欣慰与满足!”谢超动情地说。
“对我来说,自从走上志愿者这条路,就意味着生命不息,志愿不止。我愿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希望和光明。”人到中年的谢超在自己的QQ空间里如此写道。(记者李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