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天花、鼠疫、结核……这些瘟疫都曾经给人类生存带来毁灭性打击。成长于医学世家的罗凤基从小就在书中读过有关传染病的故事。从上大学、一直到工作再到读研究生、到如今,40多年来他从没有离开过疾病防控工作。他也由此被同事们称为“瘟疫克星”
“这个工作能够实现自己专业上的愿望,实现个人努力奋斗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够确确实实的保护老百姓的健康,我有一种使命感。”罗凤基说,要让灾难性的疾病在国内杜绝发生、减少危害。
应对H1N1流感
20多天吃住在单位
2009年4月23日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次得到广泛报道:60多个死者中,16名的死因确定是新品种的猪流感的感染,其余44名的死因仍在检测中。一时间,全球的民众感到恐慌,尤其是经历过“非典”的北京人,还有传言说“非典又回来了。”北京是中国的门户,朝阳首都机场是防止境外感染者输入的最前沿,国内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也在朝阳境内。为了保护朝阳民众的健康,朝阳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部超负荷工作,每两人一组,追寻从疫区回国的人,持续监测其身体状况。
作为整个中心的“大脑”,罗凤基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会议室内足足待了20多天。整个疫情的研判、指挥、统筹指令都要由他这个“大脑”发出。
在朝阳一所学校,7名学生感染了H1N1,接到这一消息,他和区里的相关领导在晚上十点赶到现场。罗凤基接到任务要在第二天8点前查找传染源头,这是所有工作中最难的。整个夜晚,区长,市长关注事态发展的电话,全部都打到罗凤基的手机上,询问他找到没有,工作进展如何。领导的期盼,百姓的安危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工作,他按时完成任务,明确了疫情的流行过程。然而这只是开始,早上10点,领导再一次下达紧急命令,要求他在当天晚上6点之前,找到首例感染者。就这样,一个任务接着下一个任务,为了民众的安全,罗凤基的工作不能停。
在那场和瘟疫的较量中,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并连续20多天吃住在单位。付出就有回报,他带领的团队让疫情稳定在可控的范围内,延缓甲流疫情高峰的到来,为我国自主疫苗的研发争取了时间。不到一个月,疫苗研制出来了,并为易感人群一一注射,这才让罗凤基这颗悬在喉咙的心放了下来。
落实防疫方案
时刻冲锋在第一线
H1N1只是他击败的众多敌人之一。2005年,先是朝阳区中小学校集体发热,后是工地民工集体腹泻,疫情暴发后,罗凤基不仅针对疫情制订应急方案,还和一线职工一起,深入疫情发生的一线,监督方案的落实情况。
“那时我们去工地一家一家检查,先找工地负责人询问落实服药情况,然后再抽查工人,详细的问他们是否吃药了?吃的什么药?”罗凤基说,只要服药就能控制住,重点就是要监督他们吃我们下发的药物。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牺牲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经常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还要研究到深夜。有人劝他,你都将近60岁了,还有糖尿病,别那么拼命。可他总是笑颜以待。
每每重大疫情出现时,他总是冲锋在第一线,由于科学研判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多次圆满地完成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要任务。2009年,成功控制北京市首起甲型H1N1暴发疫情;圆满完成建国60周年大庆的卫生防病保障任务;2013年,成功处置北京市首例H7N9禽流感疫情;2014年,圆满完成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
“大家不嫌弃我,都来我开的小吃部”(图) | 2010-12-01 |
盘点:与艾魔战斗的勇士 | 2010-12-01 |
刘建一:28年坚持“小处方” | 2010-12-01 |
吴卓羲懒理张馨予的留言 坚拒公开恋情 | 2010-12-01 |
基层干部沈谨:33年老医生103本工作日记 | 2010-12-01 |
张俊兰12年17次进凉山扶贫助学纪实 | 2010-12-01 |
李鸿章为海外华工维权 | 2010-12-01 |
林绍雄:负责4000户居民健康 回家探望... | 2010-12-01 |
云南省开远市殡仪馆副馆长白艳:一切为了逝... | 2010-12-01 |
大咖谈创业,究竟什么素质最重要?(图) | 201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