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防治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二十多年来,陶万强的工作就是打赢一场场林木病虫害歼灭战,护卫首都来之不易的绿色。1994年进入北京市林业保护站以来,陶万强一直从事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今作为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经常爬深山、钻林区,可以说哪里有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整日“与虫为伍”,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工作既辛苦、又无趣,可他却自得其乐,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为保护北京生态安全奉献了最美好的年华。
巧妙管理
编织恢恢“虫网”
北京市有1200多万亩林木绿地,林子大了,什么虫都有。虫子虽小,可一旦成灾却是事关国家形象、首都安全和百姓生活的大事。保证这么大面积的林地不发生病虫灾害,必须要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恢恢虫网”。
多年来,陶万强走遍了北京的大小林区,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组织指导下,北京不断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市区两级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国家、市和区县三级监测测报网络体系,全市林木病虫害监测测报站点已由2000年的153个发展到现在的2341个,全面实现了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网络建起来了,可真正懂得技术的人才还很匮乏,特别是在基层。陶万强认真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组织林木、果树、花卉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技术培训班2764期,培训24万人次,他直接参加授课100余期,培训18万人次;同时,他还组织编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和简报456期3.6万份,印发各种林木、果树和花卉病虫害科普宣传材料33种647万份,在基层培养了一大批防虫治虫的乡土专家。
京津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可“林木病虫害们”可没有这个概念,经常跨区域“作案”。陶万强意识到,只有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联防,才能降低病虫灾害发生的几率。在他的倡导下,京津冀三地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框架协议;建立了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联席会议制度和“京津冀森防信息平台”,实现了三省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并组织实施了京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区域合作项目。
注重防控
为有害生物建“档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更是如此,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才能事半功倍。对此,陶万强倾注了很多心血,实现了从果树栽培专家到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专家的华丽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他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一头扎进虫书虫海中,从生物书籍里去探寻,去现场考察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他建起了各种有害生物的“专门档案”,全面地、深入地把握病虫害的特征、发生的规律、发生的特点及防治的有效办法。
陶万强紧密结合各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北京的实情,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2006年以来,陶万强和他的团队主持省部级科研及工程建设项目20余项;在《Mycotaxon》、《林业科学》期刊上发表《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探》等论文38篇;主编《美国白蛾实用防控技术》等专业书籍和科普专题片10部;获得“一种用于诱集红脂大小蠹的诱剂”等专利7项……
有人说,陶万强是“防虫家”。陶万强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在北京出现的新情况、新表现、新问题,主持制定了《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北京市突发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主持编写了《奥运期间北京市有可能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简介》、《北京市主要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历》等,努力实现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点转移和位点前移,创新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区域联防”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新格局。
“首都十大道德模范”30名候选人简要事迹 | 2009-04-22 |
“不挑案子”的京城律师岳成:我这30年(... | 2009-04-22 |
朱学明:“我的生命属于这片林子” | 2009-04-22 |
搏浪林海唱大风(组图) | 2009-04-22 |
昆明市海口林场职工夏卫春:23载守望青山 | 2009-04-22 |
黑龙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清文:为了这片... | 2009-04-22 |
忠诚镌刻在大兴安岭(组图) | 2009-04-22 |
“救人锁匠”宋薛礼:22年挽救40多条生... | 2009-04-22 |
北京榜样每周人物榜(9月8日至9月21日) | 2009-04-22 |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 2009-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