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青春角色·技能人才
闫振:焊工状元十年无差错
27岁的闫振是江苏省焊工状元赛的第一名。他中学毕业后因为对技术类工作感兴趣,2001年进入徐州工程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开始学电焊,3年后进入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闫振是由徐工集团选拔上来的选手。集团20多个厂子一共60多人参选,在淘汰模式下他以集团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随后,闫振以徐州市第二名、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工技能大赛。
“要想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出色,就要加倍努力,别人焊一套件儿我就焊两套,别人休息时我就把工具拿过来多练练。晚上9点之后大家走了,我就多留会儿自己多琢磨。珍惜机会,努力付出,公司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闫振说。
闫振在公司主要负责起重机的焊接,这对质量、技能的要求很高。闫振要求经过自己手的每条焊缝都百分百可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让他从业10年无差错、无事故。
状元的头衔是用汗水和伤疤换来的。仰板焊接对当时刚入行的他来说就是个难题。焊接时铁水下淌飞溅在身上,有防护服也没用,总会烫伤留疤,胳膊和腿更是烫伤频繁。但他依然坚持下来,不断练习。刚开始焊一块板得用1个小时,后来不仅时间减半,还成型漂亮、省焊材;打底儿原来要用五六根焊材,现在3根就能搞定。还有比较难的对接焊缝技术,行业内之前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闫振通过不断练习,摸索到合适的方法并推广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造起重机时,300吨以上的起重机吊臂,一圈就要焊1天。而且吊臂长度长、要求高,内部要求零缺陷以免造成安全隐患。因为是公司的新型产品,闫振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断摸索调试焊接顺序、焊材用量和焊接方法等。研究了1年多时间,他确定了预热、保温、后热等细节问题,经过大量实验终于保证了质量达标。
闫振平时工作很紧张,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几乎没什么时间休息,参加比赛,还要针对比赛项目专门提前训练四五个月。焊接时常常要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对腰的损害也很大。身边很多人因为工作辛苦坚持不下去而转行时,闫振却从未动摇过。他说,支持他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最大的动力,是他所在的公司对自己的培养。
“公司为我付出很多,遇到大型比赛都会请国家级教练指导我们。我的成就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应该回报公司。”闫振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技艺每达到一定水平时更渴望突破。参加比赛,让他很受鼓舞,“原本以为自己的技能已经很高了,但看到其他参赛选手做得更好就会想要继续学习。学无止境,只要想学,本事永远学不完。” (本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京京)
站在大学讲台上的焊工技师 | 2008-12-02 |
张雪松:“做动车组上的一颗铆钉”(图) | 2008-12-02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2-02 |
焊工状元 | 2008-12-02 |
十八大代表冯鸿昌:在学习中成就精彩人生(... | 2008-12-02 |
泰州市口岸船舶王海东: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 | 2008-12-02 |
闫振:状元头衔背后是汗水和伤疤 | 2008-12-02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2-02 |
援助东汽东电恢复重建纪行 | 2008-12-02 |
“他们啥子都懂!” | 2008-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