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建筑女工的世界
//www.workercn.cn2015-04-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驾驶升降梯的建筑女工。 本报记者 兰德华 摄

  编 者 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建筑业是农民工用工第二多的行业,仅次于制造业,2013年有22.2%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而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2013年,仅北京市,就有建筑企业3522个,建筑业用工49.3万人。

  年龄过大、男女混住工棚、缺少劳动保护、经期无法休息、从事着与体力不相符的高强度劳动。造成建筑业女工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建筑业面临招工难,用工量大,不得不招募女工补充岗位,另一方面,一些女工在城市中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不得不随在工地上的丈夫一起打工,减少生活成本。

  而签订劳动合同与参加保险比例过低,加之流动性大,也使得这些女工一旦遭遇权益侵害,将面临举证和维权困难。依法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建立长效机制尚需更多探索和努力。

  在过去,建筑业一直是“男人的领地”,但是近几年,建筑工地上,女工的身影越来越多。她们每天同男人们一样呼吸着工地的尘土,一样与机械为伍,干着重体力劳动:推灰浆车,抬钢筋、将40多斤重的空心砖举过头顶……

  而她们也同男人们一样,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后,辗转迁徙,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本网记者深入工地,记录下这些建筑女工的辛酸与渴望。

  一张床帘隔开的女工铺位

  2015年4月18日,晚7点。北京西南五环外,房山区的长阳镇,已经笼罩在暮色中。昨晚夹杂着沙尘的狂风,扫去这座城市笼罩的雾霾与飞絮,因而当晚的夜空显得格外清澈与深邃。此刻,长阳镇京深路旁的长营村热闹了起来。

  一路之隔,景象却形成强烈的反差。国道西侧高耸而现代的住宅楼群,是最近几年新盖的。而国道的东侧,除了相形见绌的普通平房外,最显眼的就是一处专门为建筑工人们搭建的一群三层楼高的简易活动板房。10栋临时搭建的简易活动板房自成一体,形成了这里独特的“社区”。白色的墙体,蓝色的屋顶,让它与周围的民房相比,显得格外显眼与突兀。

  而就在这样的“社区”里,住着2000多名建筑工人。而在2000多名建筑工人中,有数百名女性,她们工作、生活在 “男人堆”里。

  记者走进“社区”后,发现板房的不同楼层灯火通明,刚刚下班的建筑工人们跑上跑下,忙着打水、洗衣、吃饭。“她们的居住条件比较差,没有单独的女工宿舍,男女混住很普遍。”当地人告诉记者。

  记者通过略带摇晃的铁板“楼道”,来到某栋简易活动房三层的宿舍。进入宿舍后,眼前约20平方米的房间,放了7张上下铺的床,有3名女工和10名男工共13人共同居住。唯一将女工和男工隔开的,是房间最内侧,两个女工床头间挂起的床帘。床帘内,便成了她们3个人的“私人空间”。

  床帘的外侧,男人们有的在泡脚,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报纸。“工地没有单独的女工宿舍,我们只能这样将就。”刚从外边吃饭回来的杨大姐说。来自辽宁省的她,今年39岁。她的工作内容是徒手搬运工地的空心砖。

  同屋的刘大姐和她一样来自辽宁,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工地干活。“真的很不方便,和一帮老爷们住在一起,实在是没办法。都是大老粗,说话也不文明。”刘大姐在述说她的困扰时,面露尴尬和难色。

  为了尽量不被床帘外边上铺的男人们“看到”,她们只在下铺休息,她们的上铺成了遮蔽身体的“顶棚”。

  “男女混住很普遍,女工有老乡一起的就像我们这样住;有夫妻和工友们住在一个屋的,也就是用床帘挡一下。”杨大姐说:“有个宿舍,四川的女工友,和老公带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和大家住在一个屋里。工地上人杂,也危险,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住很不安全。”

  记者来到另一个女工居多的宿舍,只有两个男工,他们和妻子一起在工地干活,因此和妻子及其他女工们住在一个宿舍。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