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晓海: 用实干挺起矿工的“脊梁”
//www.workercn.cn2015-05-17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十五年,班班满点、月月满勤,年年出勤都在三百五十天以上;十五年,多次立功受奖,被同煤集团授予优秀技能人才、优秀区队长、劳动模范、特级劳模标兵等光荣称号。对矿山有深厚感情的李晓海说:“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愿意当一名矿工。”

【兵头将尾】 用实干挺起矿工的“脊梁”

  黑黑的脸庞、憨憨的笑容,刚从井下上来的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公司综采二队队长李晓海说:“我出生在矿工家庭,这辈子算是和煤结下了不解之缘。20岁报考同煤集团技工学校时,我就想,既然选择了当矿工,就一定干好它。”

  从此,李晓海一头扎入煤海,与矿灯、采煤机为伴,在幽深的巷道里、在隆隆的机器旁,一步步兑现着当初的诺言,用勤奋、实干淬炼着无悔的青春。

  “技术专家”成长记

  有人说:李晓海像深埋在地层深处的一块煤,看起来普通,只要一经点燃,就会马上迸发出光和热。

  1999年,技校毕业的李晓海被分配到同煤集团煤峪口矿综采队工作。为了尽快掌握采煤机的保养与维护知识,他一方面以谦虚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费买来了《机械制图》、《电工学》、《采煤机维修》等图书不断为自己充电。当时,工友们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一名煤矿工人看再多的书还是要下井干活的,看书没有用。”他总是淡然一笑。由于刻苦钻研,他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

  2003年12月,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壮丽的远景唤起了他心中滚烫的激情。通过努力,他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到塔山煤矿后,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煤设备,不要说维修保养,以前见都没见过。为了将这些设备用好、管好,他凭着执著和永不言败的性格不断摸索经验。2005年塔山矿首采面设备稳装调试期间,他参与制造了把120吨重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产于德国的艾科夫机组整体下井的超长距离蛇形万向搬运装置,成功地实现了机组的整体下井,开了大吨位设备的搬运先河。2010年他取得了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含量,他积极投身技术革新中,开发出应用支架标尺、机组采高指示仪、设备列车牵引装置等3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在全矿进行推广。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李晓海成长为一名大家认可的“技术专家”。

  “铁人队长”工作记

  有人说,李晓海更像是一块生铁,经过多次的水火淬炼后,终于打磨成攻坚克难的精钢。

  2013年5月,李晓海带着领导的重托与信任,走马上任塔山煤矿综采二队队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此后,他经常是滚一身煤灰、粘两手油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3年7月23日综采二队所采工作面遭遇断层群,受断层影响,工作面头部冒落大量岩石,块度较大,导致机组无法通过,不能正常生产。李晓海立即带领全队人员投入紧张的抢修中。在过断层期间,工作面的员工换了一班又一班,他却一直坚持在现场,在井下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其间只吃过一顿饭。李晓海的工友说:“我们的‘铁人队长’一工作起来就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被称为“福将”的李晓海,在15年的下井生涯中,不但自己没有受过伤,他带的队组也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

  “不安全,宁可不生产。”这是李晓海对队员常说到的一句话。从制度的建立、完善到执行、落实上,他总是铁面无私。他通过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等各工种岗位制度13大项、100余条、3万余字。为了确保队员的安全,入井时,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工作面,确认工作面没有不安全隐患时,才招呼大家开始工作。

  平凡不等于平庸。李晓海一次次登上了光荣的领奖台,展现了新一代矿工劳模的风采,用实干挺起了矿工的“脊梁”。(本报记者 司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