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天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捡拾崖下垃圾
灵崖耸峙,天外流云。
在海拔3079米的四川峨眉山金顶,当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在金银铜殿、十方普贤、云海佛光等美景中流连忘返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就在咫尺之外的悬崖下,一个矫健的身影正身悬半空,艰难地清理崖壁垃圾。
15年,5400多天。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系于吊索,每天在峨眉山的万仞悬崖边摆荡,为金顶清理悬崖杂物。游客称他为“金顶蜘蛛人”,同事说,他是在悬崖上“跳舞”。
15年,5400多天。他身挂垃圾袋,在崖壁上不计其数地上上下下,独自清理舍身崖下数以吨计的垃圾,只为了那四个字:秀甲天下。
他,就是四川省峨眉山金顶管理处崖壁清洁工——彭文才。从30岁至今,他独自承担金顶崖壁清理这份极其独特又极其危险的工作,已有15年时间。
1 一干就是15年
黝黑、瘦小、精干,这是彭文才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身材,加之胆大心细,以及对峨眉山超乎常人的热爱,使他成为金顶这么多年唯一的崖壁清洁工。
1970年农历7月,彭文才出生在峨眉山景区黄湾乡桅杆村八组一个叫田坝的地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子过得很清苦。刚满16岁,彭文才就到峨眉山景区的饭馆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涯——在攀枝花、蒲江等地打工,进工厂干过水电工、焊工、电工,在工地上开过铲车、塔吊……“那时候就是到处走,求生存。”尽管他技术不错、干活勤快,但所干工种收入不高,除去日常开支所剩无几。
而在家乡,峨眉山、乐山大佛于1996年被双双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旅游热潮的到来,峨眉山景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抬滑竿、照相、开客栈、开饭馆、卖旅游纪念品……景区里不少退耕还林的村民都挣到了“第一桶金”,基本实现了“一家一业”,一些地段优越的还“靠山吃山”赚了大钱。
得知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彭文才毅然回乡。和其他在景区谋生的村民一样,他尝试过照相、开客栈、卖旅游纪念品,但都因为性格内向、收益无几,最后都不了了之。后来,彭文才从景区管理处申请到了抬滑竿证,尝试几次后,他发现自己不到50公斤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这份工作……
2000年,30岁的彭文才感受到了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这时,峨眉山景区招清洁工,彭文才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到峨眉山金顶报到时,彭文才和其他4个个子不高、体型偏瘦、运动灵活的同事被选为崖壁清洁工。
“从金顶索道上站到金顶气象站的这么一圈,只要是栏杆之外的位置,都归我们管!”说起自己的工作区域,彭文才显得有些自豪起来。“我们一般下崖一趟上来,会休息半小时,吃点干粮,喝点水,再到第二个点吊下去做清洁。整个金顶我们每天要打扫两趟,不间断循环。”
“当时的攀岩工具很简单,用一根麻绳和一根钢绳分别吊在身上,一个人下崖,几个工人在上面拉,有时候山顶的武警战士也会来帮忙。”对于第一次下崖壁清理垃圾的情景,彭文才还记得清清楚楚。
“怕不怕?”
他说:“怕是肯定的。那么高,云雾又多,底都看不到。一般人往悬崖边一站就觉得双腿发麻,但我当时年轻,胆子大,还觉得有点刺激,好玩,吊在半空的风光也好看,经常还有松鼠在一边跳来跳去陪我捡垃圾,有意思!”
“在风景这么好的地方工作,每天还能看日出云海,多安逸!”下崖过程中,彭文才不断给自己打气。当看到舍身崖经过他们的清理变得干干净净、崖壁风光更加壮美时,他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工作有点危险,还是试试干下去吧。”
连彭文才自己都没想到,其他几人不久后就因为危险系数太高、工资又少,相继离开这一高危工种。而他,一试就是15年。
2 首次回家过除夕
今年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峨眉山金顶天色微亮,彭文才系好绳索,绑好安全带,和往常一样在万仞悬崖上开始一天的工作。尽管金顶管理站批准他回家过除夕,但他还是希望在下山前,使峨眉山金顶尽量保持干净一点,给游客的感觉更好一点。
这是当崖壁清洁工15年来,彭文才第一次回家过除夕。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大年初一一大早,他又匆匆赶回了峨眉山金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说:“这两天游客多,一天不清理垃圾要成堆,破坏这么美的风景就不好了。”
这么多年吃住大都在峨眉山金顶,彭文才早就把金顶当成了家。他说:“每天不上下折腾两次,都觉得浑身不自在。”不下雨不起雾的天气,每天准时8点下崖清理垃圾,这已经是彭文才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
最让彭文才头疼的,是舍身崖被冰雪覆盖的季节。“到了冬天,崖壁的白雪下隐藏着更多危险。在看不清位置的情况下踩下去,不晓得会不会踩空。那时候心脏真的跳到了嗓子眼。雪也会把手套和衣服打湿,很不舒服。”彭文才说。如果到了旅游旺季,他的工作量就会增加数倍,每年的七八月和春节期间,他每天能从崖壁上清理出一两百斤垃圾,最忙的时候,天天住山顶,好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尽管,他的家就在峨眉山脚下。
“最忙的时候,就是每年暑假期间。游客多,学生娃娃多,垃圾就多。还有些年岁大的老年人据说是要‘丢秽气’,老是要把从老家带过来的一些内衣内裤丢到崖底下去,花花绿绿的,很不雅观。没办法,丢好远都要爬下去捡起来。”说起这些,彭文才一脸无奈。
他说,下到崖下,经常有山间障气,和普通云雾不同,闻着不是很舒服。但他嫌戴口罩不舒服,从没戴过。“峨眉山这么大,岩底下的垃圾不是一年两年积累的,真正清理完几乎不可能。下去时,被崖壁和灌木树枝划几条小道道是经常的事。但我干活儿比较细致,必须万无一失,所以这么多年也没有真正受过伤。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我离菩萨这么近,估计也是普贤菩萨在保佑我吧。”
带着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家乡峨眉山的爱,彭文才一干就是15年。“我觉得干这个工作很适合我。以前嘛,待遇要差一点,刚开始拿到手的只有680元钱。现在好了,装备越来越好了,待遇也跟上了。时间长了,悬崖上好像就真成了自己的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