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在千米隧道中,就在扼制国家油气管道穿江过河的攻坚点。”这是管道四公司盾构司机张华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张华芬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管道四公司,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到如今在江河底部驾驭几千万的盾构机,他经历了西二线广南支干线北江盾构、广东管网二期南坦海盾构工程的洗礼,在内径3.08米的千米盾构隧道内,他每天都要呆上12个小时以上,与项目团队立足实际,推动技术改革,实施盾构机“本土化”改造,环环相扣的千米隧道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一步一步实现梦想的历程。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华芬,第一个参与的就是西气东输二线广南支干线北江盾构工程。面对珠三角地区复杂恶劣的地质环境,盾构机要先后完成泥质砂岩、砂层、卵石层和粘土层穿越,软硬交替出现的地质让设备明显“水土不服”。为了让机器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张华芬与其他技术骨干,结合施工特点,对盾构机进行了创造性“本土化”改造。有一次在管片拼装过程中,拼装盒出现故障,无法启动微调动作,张华芬对照设备图纸,从油管、阀组、油缸挨个排查,在狭小的空间内,他蜷着身子一次次爬进爬出,直到恢复正常作业。
盾构机进入卵石地层后,需要带2.5公斤压力进舱检查刀具,张华芬第一个报了名。他说:“作为一名盾构司机,必须及时了解实际地质情况,才能设置合理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机安全掘进。”经过进舱检查,他带领施工、技术队伍,在注浆、掘进、地面控制、施工管理方面做足功课、精益求精。最终,他们建立了循环、启动刀盘、切换至泥水加压平衡模式等一整套熟悉的操作流程,助推西二线北江盾构工程先后攻克了泥岩层糊堵刀盘、卵石地层塌方、砂层进洞贯通等难题,十余次穿越性状迥异的地层交界面,并继西二线钱塘江盾构后再次成功运用“水下贯通法”,在“珠三角”地区树立了公司盾构品牌。
设备维修期间,张华芬充分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对盾构机各部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优化,积极请教公司盾构专家,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和钻劲,利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盾构机复合式破碎模式改造、主机吊耳改造、门吊改造工作。在广东管网二期南坦海盾构工程实际运用后,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缩短了工期,而且创造了小型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质下月最高掘进362.4米,平均日掘进7.8米的好成绩,仅用134天就实现了全长1009.6米盾构隧道的主体贯通。
在施工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张华芬和他的团队开始总结提炼日渐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倡导实施“全指标属地管理”,构建岗位职责管理矩阵,让岗位职责覆盖项目所有工作,做到职责无交叉、无盲点、无重叠,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分管、有人负责、有人参与、有人协助、有人检查,责任落实到人。他们将属地管理的内容、范围拓展到岗位的全部工作,不论什么岗位,在“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的基础上,要对岗位工作涉及的安全、质量、设备、物资、成本和效率等管理指标全部赋有属地责任,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
工作之余,张华芬喜欢与同事聊天,了解大家的想法,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增进同事间的感情。下班后,他主动帮助其他员工安装电脑系统、维修手机、指导他们学习办公软件操作等,做到与企业共成长。
张华芬,用青春与汗水成就了一个个品质工程、一项项口碑荣誉。他所在的团队也被评为管道局金牌机组、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HSE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管道局优秀共产党员。但是,他的梦并未因为获得各种荣誉、各种成绩而停止,这位千米隧道追梦人,依然在盾构一线为梦想而奔跑。(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