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12日,汪勇在巡逻时和社区群众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从军17年,从警8年,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汪勇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蹚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包管的咸东社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社区”,他所在的社区警务室被评为全省一级警务室,他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特别奖、“全国公安二级英模”“三秦楷模”等荣誉称号。
信念是这样炼成的
汪勇出生在湖南省沅陵县,从小家境贫寒。父亲18岁当选县人大代表,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生不图回报,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直到肾坏死无法劳动。父亲教育他“穷,得有骨气;饿,得有志气”。
1990年3月,汪勇光荣入伍。临行前,父亲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让母亲把卖牛的500元钱缝进汪勇的背心,叮嘱他说:“伢子啊,出去好好干,干不出个名堂就不要回来!”
汪勇到部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在被批准入党的那天,汪勇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17年的军旅生涯中,汪勇喂过猪,做过饭,当过通信员、炊事员,部队优良的传统和过硬的作风浸染和锤炼着他。从那时起,“纪律重于生命”的军魂,忠诚履行职责的信念,就深深刻印在了他的心里。
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做社区民警工作后,汪勇始终把社区群众当亲人,坚持服务群众“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
2008年,在实施“万千百”计划中,汪勇到省建八公司居民老黄家走访,发现老黄半身不遂严重,一直未婚,家里散发着阵阵异味儿。从那时起,汪勇就把老黄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经常上门给他送饭、倒垃圾,陪他聊天。一天,汪勇来看望老黄,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老黄正艰难地往盆里加水,准备洗脚。汪勇赶忙上前帮他兑好热水,蹲下来就给他洗脚,老黄坚决不让。汪勇说:“你不方便,还是我来。”说着,他就捧起老人的双脚放进热水盆里洗了起来。看着汪勇毫不嫌弃的认真样儿,老黄感动得流出了眼泪,说:“我孤苦伶仃这么多年,却遇到了你这么一个好兄弟,真是我的福气啊!”
“有事就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对群众的承诺。他一有空就下社区,有时白天在所里忙,晚上肯定会到社区转转。多年来,他走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
汪勇常说:“说到群众心上,还不行;只有做到群众心上,才叫群众路线。”近年来,汪勇先后帮扶特困学生、孤寡老人和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150余人,解决群众各种困难600余件,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永远做百姓的贴心人
事不避难,主动作为。汪勇在一言一行中履行着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的标准要求。
汪勇所管辖的咸东社区是一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老城区社区,汪勇初到社区时,辖区曾经具有“四无、三多、一高”的显著特点,即院落无物业、无门卫、无技防、无车棚,流动人口多、下岗工人多、吸毒人员多,发案非常高。仅入室盗窃案,一年内就多达80余起,群众上二楼送娃、下楼自行车就不见了。老百姓惶恐不安,意见很大。
汪勇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但他上门走访,群众因对治安环境不满意,就是不让他进门。汪勇意识到:房有房门,心有心门,房门不开是因为心门紧闭。为此,汪勇从进门、认人、知情开始,投入社区警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社区治安状况有了好转。
汪勇真诚地对待辖区每一个难入的门、难见的人,一次次带着微笑登门,一次次满怀真情入户,逐步赢得了辖区百姓的认可,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启发。于是,汪勇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万千百计划”: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8年来,他坚持入户走访,先后走访居民群众2400余户7800余人。他走到哪记到哪,建立了详细规范的14类台账,掌握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练就了对辖区社情民意“一口清”的硬功夫。(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